6月18日,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就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修订达成重要共识,其中一项关键突破是为90%的进口商——尤其是众多小型企业——设置了新的豁免门槛。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显著减轻欧盟企业的监管与合规负担,但值得注意的是,立法者强调这些调整将基本维持CBAM的核心影响。尽管如此,新规仍将确保铁、钢、铝、水泥及化肥等主要碳密集型行业进口产品的99%排放量继续受CBAM监管。
新协议的核心亮点在于采纳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创新门槛方案,即每年进口量不超过50吨的商品将免于CBAM约束,这一标准取代了此前对价值微不足道的商品豁免的规定。这意味着超过90%的企业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低频进出口商,将无需承担CBAM的报告与合规成本。然而,这些豁免商品覆盖的总碳排放量仍不足1%,确保气候控制目标不受实质性影响。总体而言,新规的推出预计将使90%的进口商——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和贸易量较小的个体——的监管压力大幅降低。
除了创新门槛外,新协议还包含一系列针对CBAM货物进口商的简化措施:授权程序与数据收集流程的优化、碳价支付证明要求的明确、嵌入式碳排放量计算与排放核查规则的完善、申报人财务责任的授权以及报送效率的提升,同时加强条例的反滥用规定。这些措施共同致力于降低合规负担,提升行政效率。
目前CBAM仍处于过渡学习期,正式生效日期已确定为2026年1月1日,届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全面进入履约阶段。本轮简化方案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并通过,为市场提供明确的预期与准备。
通过将99%的受覆盖进口商品排放纳入监管,欧盟确保了碳定价政策的稳健性与公平性。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泄漏现象,防止高排放产业向气候政策宽松地区转移,还能激励外国贸易伙伴和生产者采取与欧盟相当的脱碳措施。此外,CBAM产生的收益可用于支持清洁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现代化,或作为国际气候融资,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欧盟计划在2026年初评估是否将更多易受碳泄漏影响的行业纳入CBAM范围,这意味着该机制的覆盖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也将持续深化。
欧盟碳关税新规不仅对欧盟自身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更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绿色低碳方向重构。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关税等绿色贸易政策正逐渐成为国际趋势。未来,更多国家和地区可能效仿欧盟推出类似政策,这将促使全球各国更加重视碳减排,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投入,共同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面对这一趋势,各国企业需积极应对,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提升绿色竞争力。政府也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shuangtan/tanjiaoyi/7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