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首创智能CBAM填报系统 企业出口碳焦虑解 冗长流程3天缩至1小时

近日,一家钢铁制品企业率先通过全国海关首个智能化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填报辅助系统成功填报CBAM表单,仅用1小时便获得了详尽的CBAM报表,顺利完成了欧盟及进口商的申报要求。而在此之前,这一流程需要耗费整整3天时间。6月8日,成都海关官方消息,这个由该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CBAM填报辅助系统,已正式通过海关总署自贸创新举措备案。

随着2023年欧盟CBAM等国际涉碳贸易政策的陆续实施,国内众多企业因面临核算规则复杂、数据口径模糊、申报流程冗长等难题,普遍陷入”碳焦虑”。成都海关技术中心低碳研究与评价中心的施怡澄指出:”欧盟CBAM法规文件长达200多页,其附件及其他说明更是多达十余份,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就连专业翻译都难以完全理解。”

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2023年成都海关特别组建了碳政策研究团队,深入开展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应对研究,不断丰富服务企业的工具箱。智能化CBAM填报辅助系统上线以来,已成功助力67家外贸企业完成CBAM填报,将平均填报时间从3天大幅缩短至1小时。

成都海关碳政策研究团队还加大了对企业的调研力度,发现四川锂电企业在应对欧盟”电池法案”中的碳足迹核算要求时,存在国内与欧盟计算规则和要求不一致等实际难题。”这就像是用两把不同刻度的尺子去测量同一块布,测量结果必然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企业直接采用欧盟的碳足迹因子,计算结果将比使用自身排放数据计算的结果高出20%以上。”成都海关技术中心主任董伟解释道。

为解决这一难题,成都海关联合地方政府开展了四川省电池级锂盐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摸底工作,为企业详细解读欧盟”电池法案”相关要求,并协助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以应对下游客户的要求。同时,基于调研结果,成都海关形成了四川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的典型值,并出台了全国首个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碳足迹评价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碳足迹标准空白。董伟介绍,截至目前,成都海关制定的14项碳足迹标准已成为行业标杆,”现在轮到国际同行来研究我们的规则了。”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shuangtan/tanjiaoyi/7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