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后来,人们把贾谊所引用的谚语“前车覆,后车戒”概括为“前车之鉴”,用来表示要以前面翻车的事故作为警戒,吸取教训,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做法。现在,多用来比喻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以防自己再走上失败的道路。鉴,镜子。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shihui/chengyugushi/26711.html
相关推荐
-
坏脾气的男孩
坏脾气的男孩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头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钉的钉子减少了,…
6天前 -
命运的安排
啄木鸟正在为一棵大树治病,老鹰趁其不备一把抓住了啄木鸟,随后把啄木鸟死死按在了地上,开始啄咬啄木鸟的羽毛。老鹰狞笑着,一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啄木鸟内心近乎绝望的感…
6天前 -
英雄的继承者
一天,一位英雄要从三个儿子中选出继承者,三人须经过考验:刺杀塔克力姆山顶的秃鹰——宙斯饲养的神鹰。神鹰在山顶观察人类举动,是宙斯的第三只眼。谁能带回它的皮毛,谁就能够成为继承人,并…
6天前 -
狐狸和鹳
狐狸请鹳吃饭。他只端出两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一些稀稀的肉汤。狐狸一边招呼着鹳不要客气,一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鹳用她那长长尖尖的喙啄来啄去,却什么也吃不着。很快汤就没了,盘子也被狐…
6天前 -
自知之明
【注音】zì zhī zhī míng【出处】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老子》第三十三章【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用法…
6天前 -
不胫而走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盛孝章的名士。他曾任吴郡太守,后因病辞官在家隐居。孙策平定东吴后,对当时的名士深为忌恨,盛孝章曾因此外出避祸。孙策死后,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孔融与盛孝章是知交好…
6天前 -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衡的着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了…
6天前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
6天前 -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
6天前 -
通往奴役之路
在《水浒》108人中,李逵是最胡作非为的一个,是最天不怕地不怕,心中眼里最没有规矩,随时打破规矩的一个。 按说,这样的人,天生不服管。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又总是怕着一个人,服着一个…
5天前 -
心腹之患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