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解决亲子矛盾

今晚我有幸观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和CETV联合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系列第二讲,深受启发,感悟良多。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了李宁老师和刘慧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普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真正传递出关爱之情。刘慧教授在节目中明确指出,亲子间真正的关心应当建立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语言特点以及行为举止,从而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有效缓解亲子间的矛盾,营造心平气和的交流氛围,真正成为孩子信赖的朋友。

孩子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情绪表达、行为表达和语言表达三种类型。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情绪表达往往是他们最直接、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当孩子出现哭闹等情绪波动时,我们应当耐心探究背后的原因。正如李宁老师所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孩子在情绪化的状态下,不仅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也无法顺利融入集体生活。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满足他们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人物,家长不仅承载着上一辈的期望,更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塑造,也是对家长自身的教育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同时积极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正如古人所言“活到老,学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灯塔,也是家长自我革新、提升教育理念的宝贵机会。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也要客观审视自身教育的优缺点,不断追求进步。只有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才能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