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大巧若拙”的智慧,指出真正灵巧的事物往往呈现出朴拙之态,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上看似平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这种大巧,但不必时刻以拙示人。
国难当头之际,面对愚弱国民沦为看客与示众品,鲁迅没有选择抱朴守拙,而是以笔为刀枪,深刻剖析国民灵魂,唤醒沉睡的国人。毛泽东指点江山,周恩来力挽狂澜,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这些一代伟人,无一不是大智慧的体现。他们应时代之需,为人民之需,以大巧而不拙的智慧运筹帷幄,庇护苍生,披荆斩棘,守护国民。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其初衷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份大巧而不拙的担当,让他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引领中国“天和”“神舟”“天舟”组建成太空家园,实现“嫦娥飞月”,“天问”“祝融”探火梦想。
挺进新时代,大巧不必时时拙!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大巧而不拙的袁隆平潜心农耕科研,卧于田间地头攻克科学难关,解除了中华民众的粮食危机,消除了世界的饥荒险情。他的贡献惠及人类,福泽寰宇。更有大巧而不拙的钟南山在病毒侵袭之际,负重逆行,抗击非典、阻隔新冠,如定海神针般稳住普天安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需要以拼搏努力续写盛世繁华。强国之需,我辈之责,若人人守拙低调,便不是新时代青年的风貌。
大巧不必时时拙,我们该如何以姿态面对新时代?《菜根谭》有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纵观古今,所有有所成就的大家,皆是从拙入工,再由工返拙,历经千锤百炼方得精髓,饱经沧桑后返璞归真。“大巧若拙”强调的是以拙的态度学习大巧,掌握大巧后积极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同时肯定的是拥有大巧而不炫耀、不张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如今,我们的祖国刚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迈向复兴之路,艰巨的挑战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扛起。我们需要以大巧报效国家,高调做事;也需要守一份拙,低调做人。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才是新时代之下“拙”与“巧”的应有之义。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