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与启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千古传诵的诗句出自杜甫之手,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诗人身在异乡,心系故土,忧虑着山东、河南两地沦陷区中散落的几个弟弟,他们究竟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杜甫于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凝望着秋夜的月露,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没有稳固的国家,何谈温暖的家?杜甫心中既有对家庭的眷恋,更有对国家的忧患。

杜甫漂泊至四川成都,虽茅屋为秋风所破,生活困顿,却仍心系天下苍生,向苍天发出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推己及人,希望自己的温暖能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天下寒士都能感受到人间的关爱。这种推己及人的胸怀,正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体现,是一种大爱无疆的境界。

小家的温暖幸福终究是有限的,而全民的温暖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国家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那么,什么是家国情怀呢?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怀有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持节十九年不屈不挠,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汉朝,装着国家。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面对李陵的软话攻心,他坚守信念;面对单于的漫长折磨,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汉朝人。朔风再凛冽,也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再幽怨,也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只盼早日回到汉朝。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苏武心中并非没有妻儿,只是在他心中,国家远比小家更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领导人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素昧平生的生病老大娘,竟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这种爱民之情令人动容。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并非要求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怀有一颗爱心。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份情怀,让爱国爱民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