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蕴藏着无限可能的种子,等待在恰当的时机破土而出。这些稚嫩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需要土壤的呵护,更需要被发现、被引导、被赋予成长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便是创造这样的环境,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在最适宜的时刻绽放生机,并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茁壮成长。
教师本身何尝不是一颗待发的种子?正如《赢在课堂》中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与优势,强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向,无异于放弃了最宝贵的竞争力。歌德曾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当这些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会带来极致的快乐。”这句话深刻地提醒我们,教育不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作业,而是需要根据每个生命的独特性进行个性化培育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却陷入了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为了应对来自不同部门繁杂的任务要求,他们疲于奔命,无暇思考教育的本质。长此以往,对工作的热情逐渐消磨殆尽,只剩下麻木的应付。这种现象令人痛心,也令人深思:当教育回归到本真状态时,教师才能找到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历史上,不乏集教育实践与行政管理于一身的教育家,但他们对教育的理想化描述,往往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层面。这恰恰反映了教育体制的深层弊病,这种痼疾难以根治,只能寄望于理想化的教育愿景。在那个理想化的世界里,校园是纯净的,教师是敬业的,学生是阳光的,教育才能真正回归育人本位。
实验小学承载着无数教育者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此不懈努力。作为其中一员,我能做的便是用心呵护身边的每一颗种子,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路径。身处这片教育的沃土中,我相信自己这颗种子也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