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风景独好:高度适中的旖旎之美

有人钟爱山脚的平旷,有人倾心山顶的雄奇,而我独爱半山的旖旎风光。在我看来,半山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足以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半山之美,美在恰到好处的平衡。相较于山脚的喧嚣与山顶的孤寂,半山因游客适中,既不嘈杂,也不冷清,恰到好处,刚刚好;相较于山脚的低缓,半山拥有一定的高度,可俯瞰四周的壮丽风光,却又不会像山顶那样高寒刺骨,令人望而生畏。因为高度适中,半山与纷扰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不至于“绝世而独立”,远离人间烟火。古人云:“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高山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半山的阳光不多不少,阴凉也恰到好处,因此既有茂盛的树木,也有青翠的芳草。站在半山,四周树木葱郁,芳草如茵,美得令人心颤,流连忘返。

半山之美,美在触手可及的可达性。古人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山脚下容易到达,所以游客众多;山顶难以攀登,所以至者寥寥。半山却不同,站在山脚即可看见,稍加努力便能抵达,属于“可望且可及”的境界。不要小觑这种境界,它意味着既不是躺平摆烂,不思进取,也不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人的一生,其实也是在攀登,若将目标定在山脚,则缺乏挑战;若定在山巅,又过于艰难。将目标定在半山,既有挑战又不至于过于困难,可望且可及,岂不更佳?

半山之美,美在进退自如的智慧。年轻时,王安石曾吟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然而,晚年却自号“半山”。他曾官居宰相,登上了身为臣子的巅峰,也曾被贬谪,沦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历经宦海沉浮后,他终于明白,顶峰意味着“高处不胜寒”,而山脚也意味着“巷屋颇卑湿”。唯有半山,既可以向上攀登,也可以转身下坡。攀登是进取,是“达则兼济天下”;下坡是退守,是“穷则独善其身”。如此,可进可退,身心会更自由,人生也会更超脱。

哲学家尼采有言:“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诚哉斯言!倘若将绝顶比作梁园,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倘若将山脚比作街市,街市繁华,好捡六便士却难以欣赏月光。唯有半山,有适度之美,可望且可及,可进亦可退,值得我们拾阶而上,尽览其美。

踏遍青山人未老,半山风景独好!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