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为文道 进取靠本心

《菜根谭》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晚清名臣曾国藩更是将“尚诚尚拙”奉为圭臬,他坚信“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尚拙始终是一种被推崇的智慧。即便在当今这个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依然谆谆教诲弟子,科研之路当“宁拙勿巧”。由此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需要保持清醒的洞察力,摒弃虚伪浮华,坚守本真,以守拙之心应对世事。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为何“拙”能助人进文成道?这里的“拙”绝非愚昧无知,而是指在喧嚣尘世中始终能保持一份不被外物所迷惑的纯粹本真。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如潮水般涌来,催生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加速度”。我们仿佛置身于一辆沿陡峭斜坡下冲而缺乏有效制动的汽车中,外部环境险象环生,瞬息万变。车中之人手足无措,难以掌控方向,最终只能随波逐流,惶惶不可终日。正如古人所言“情必近乎痴而始真”,唯有在名利场中不忘初心,在繁华喧嚣中执着坚守,这种守拙的纯粹本真,才能让人不惑于心,脚踏实地,笃定前行。

守拙更是一种竭尽心智、穷尽工力,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而是像青松般“咬定青山不放松”,像黄牛犁地般有劲慢慢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在旁人眼中,他们或许显得有些“傻气”。清代作家芹溪倾其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不仅未为自己谋得半点名利,反而贫病交加,凄凉离世。试问世间哪个争名夺利之徒愿意做这等“傻事”?然而正是这份“傻”,这种守拙的坚持,才让《红楼梦》成为不朽的文学绝唱。鲁迅曾言“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其实,这种“傻气”背后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格局;是抱朴守拙,方能成就大我的人生智慧。

诚然,守拙能让我们守住生命的底色,获得精神的澄明。但俄罗斯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可见,我们既需要“拙”的执着肯干,也需要“巧”的方法指导。唯有如此,方能事半功倍,行稳致远。这里的“巧”绝非杨振宁先生所反对的钻营捷径的投机取巧,不是为谋私利的弄虚作假,不是贪图享乐的好逸恶劳,更不是“好风凭借力”的工于心计。这种“巧”不是“见机行事”,不是“巧言令色”,更不是“欺上瞒下”。这些看似“聪明”的伎俩,实则自作聪明,贻害无穷。我们需要的“巧”,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就像庖丁解牛时“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种“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拙”的不断实践,只有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积累,才能于“拙”中见“巧”。

巧拙并济,方能行稳致远。奥运冠军们数十年的执着坚守、踏实训练是“拙”,教练们的方法指导是“巧”。在“巧”与“拙”的互补之中,他们最终征服了世界。愿每一个你我,都能于“巧拙”之间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驭心无惑,驭志无疆,向阳拔节,熠熠生光!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