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胡姓来源
胡姓起源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2、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3、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4、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5、李改胡姓。大唐王朝皇室后裔,因家族皇权败落,最后一位太子在于幼年逃亡于江西途中由家臣托付寄养与一对好心的胡姓夫妇,自此隐姓埋名。并为其后祠立下家规,不得与李姓通婚等,后祠子孙兴旺,分支甚广,于元末明初时期自江西鄱阳湖瓦片坝一带逃避战祸至今安徽、湖北、陕西等地。
胡姓郡望堂号
郡望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淮
西汉安定郡阳),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国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枣阳县东南、
庐陵郡: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堂号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阳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义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
胡姓家乘谱牒
浙江宁波柴桥胡氏宗谱
修鱼万历年间,30年重修一次
柴桥图书馆
苏州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胡淡谷,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江苏省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胡氏族谱
胡仁肪,木刻印版一册
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胡崧,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霸县胡氏宗谱不分卷
胡春煦,油印本一册
南开大学图书馆
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
胡玉文,手写本
辽宁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
胡鹏,手写本两侧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
胡祖德,石印本两册
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
胡敬敷,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丰县图书馆
浙江余姚南门清风里胡氏宗谱四卷
杨荫寰、胡聚星,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下宅房宗谱二卷
马元度、胡世治,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安徽徽州新安胡氏历代报功图一卷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上海市博物馆
安徽徽州胡氏族谱不分卷
胡士著,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省徽州市图书馆
安徽徽州胡氏族谱不分卷
胡启道,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徽州大塘明经胡氏己伯三派支谱八卷
胡生彬,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临沭胡氏支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省临沭县芦庄乡胡格庄
河南光山胡氏宗谱六卷
贻远堂,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省光山县档案馆
湖北浚县胡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省档案馆
湖北胡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胡氏宗谱十卷
胡基秀、胡开福,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沙岅村
湖北监邑胡氏族谱
著者待考,
湖南湘潭中湘胡氏支谱四卷
著者待考,铅印本四册
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潭拗柴胡氏七修谱四十三卷
胡安疆,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大荷塘胡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
胡绪滋,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社会学科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沅江胡氏族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胡氏九修支谱八卷
著者待考,铅印本
湖南湘阴车塘胡氏家谱十六卷
胡裕亿,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蓬溪县文井胡氏族谱
胡传淮,
上海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胡姓迁徙分布
迁徙传播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人口分布
胡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1%左右。
当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万,为全国第十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赣皖浙和川渝黔云两个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胡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
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长江流域的云黔渝鄂湘赣浙沪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苏南部、福建大部、粤桂北部,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近3%,这部分面积仅覆盖了总国土面积的16.4%,而居住了大约60%的胡姓人群。在粤桂闽南部、台湾、海南、青海湖以东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区,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2.3%,居住了大约37%的胡姓人群。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胡
hú
Hu
Woo
Vu
胡-Hu-最好不用声母是g.k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都用h.声母.u韵母或阳平调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声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胡"字的"乱"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请注意,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13大姓,若起名不慎,重名率非常高!您的姓氏笔画为9 画。
“胡”姓女宝宝取名
胡璐桉
胡笙源
胡池湘
胡切妮
胡美叆
胡谕纲
胡泊涂
胡郭镌
胡骧涂
胡惠坚
胡铎仿
胡枝竹
胡心环
胡夏莉
胡爽若
胡毓垣
胡馥若
胡护丘
胡时燕
胡董萱
“胡”姓男宝宝取名
胡镳吾
胡熹康
胡开修
胡守爽
胡辅颢
胡充森
胡倬宾
胡沈道
胡有吾
胡景骅
胡守映
胡立恋
胡胤阁
胡忠玮
胡顾绍
胡干发
胡竞张
胡垣震
胡胡言
胡匡铎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oxue/baijiaxing/1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