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姓起源_爱姓的由来


 爱姓来源

爱姓起源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 姓 ”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 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绩, 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爱姓起源主要有三:

①、源于唐代,出自赐姓,西域回鹘(又称回纥)国相爱邪勿后代。唐朝时西域(今新疆)有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回鹘(回纥)国,后成为唐朝附庸国,唐武宗根据其首相名字译音“爱邪勿”,赐以爱氏,后世子孙遂以爱为姓,称爱氏,世代相传。《姓氏考略》记载:“唐时,回鹘国相有爱邪勿,赐姓爱,名弘顺。”爱姓来自唐代时的回鹘国。1000多年前的大唐声威远播,也许为了布恩树德,曾经把回鹘国的首相爱邪勿赐姓于爱。当时,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所以,爱邪勿的子孙就以爱为姓,称爱氏。所谓回鹘国便是汉代以来就跟中国关系密切的回纥。回纥是一种族,本来是匈奴的苗裔,后来归属突厥,与敕勒同族。到了后魏时,这个种族为高车,或称袁纥、乌护、乌纥;隋朝时,又称为章纥;唐朝时,他们叛离突厥,始称回纥,并且,由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被大唐皇帝赐号回鹘,拥有内外蒙之地,盛极一时。至于这个种族成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也有一段曲折的经过。原来,他们在内外蒙古称盛了没有多久,到了唐文宗的开成二年,国内大乱,其部属四奔,定居于现在新疆东南部之地。宋元之际,他们为蒙古所并,号为畏吾儿,仍然居有天山南路,清代称其地为回疆,至乾隆皇帝时,正式收入版图。所有的回纥人也自此成为中国人。

②、新莽时有农民起义领袖爱曾,似乎唐前已有爱姓。

③、出自他族。古代其他民族以爱为名者,汉化后也有的以爱为氏;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爱氏。

姓氏始祖:爱邪勿。

 爱姓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 汉置,治富昌(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后汉移治离石(即今山西离石),献帝末废,曹魏始于汉兹多县置西河郡,即今山西汾阳市治。

堂号

西河堂。

 爱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爱氏是一个源出少数民族的汉化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一千一百十八位,望族出西河郡、伊犁郡、辽东郡。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ai

 

 

 

“爱”姓女宝宝取名
爱孟源
爱汶宁
爱筱复
爱量理
爱琏琅
爱窦媛
爱梦明
爱鹭切
爱习稳
爱穰维
爱蔼冯
爱鞠西
爱分续
爱驿爱
爱铎潮
爱懿川
爱周航
爱相锣
爱瑞穆
爱记可

“爱”姓男宝宝取名
爱顺切
爱牛恒
爱尹梓
爱崇洋
爱骥二
爱纲郡
爱彦飙
爱黉胡
爱羿慈
爱地合
爱逵国
爱存鹤
爱卫格
爱镇司
爱盛续
爱继各
爱臣尧
爱好佳
爱源余
爱泊航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oxue/baijiaxing/1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