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中国,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是一片鲜为人知的领域。他们应当跨越认知的鸿沟,去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真实经历。正如梁晓声在2019年9月所言,书店里,他的新作《人世间》正占据着引人注目的位置。梁晓声的作品,我此前曾拜读过,作为写实主义大师,他的文字始终贴近现实,刻画鲜活的人物。没有细看介绍,便买下了一套三本书,打算回家细细品味。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与学者。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早年的中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堪称当代“知青文学”的经典之作,后来的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同样聚焦于知青及后知青的生活。现年70岁的梁晓声,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创作一部反映城市平民生活的作品,记录建国后几十年间,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他曾坦言:“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八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
2010年,年逾花甲的梁晓声开始构思《人世间》。2013年初,他正式动笔,2017年9月4日,这部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人世间》全书长达115万字,分为上、中、下三卷。在创作过程中,梁晓声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评论家怎么评,不管市场上是否会遭到冷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这是我写了那么多年的一个总结,是我以自己对现实题材文学的理解、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创作的一部作品。”他视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为“自我教育”,认为它让他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中国,也更愿意在心性上向笔下那些可敬、可爱的人物靠拢。《人世间》与梁晓声以往的创作既有精神上的延续,又在格局上实现了突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写作视角。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社会阶层或特定人群,而是将目光投向芸芸众生,着力展现人世间的社会生活图景。
梁晓声以自己生活的原点为起点,从东北重工业城市贫民区的底层百姓写起,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他描绘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人生的悲欢离合,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命运。作品以周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为线索,以广角镜头的形式,呈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底层平民的生活史诗。周父是根正苗红的老一辈建筑工人;长子在文革期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成为知青;长女热爱自由,为追求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小儿子留在城市,成为当地酱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故事由此展开,随着年轮的转动,徐徐铺开一幅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
1972年至2016年,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50年,是中国政治、经济、人文、意识形态与世界关系都发生剧烈变动的50年。在这50年间,中国的老百姓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制、工人下岗、买断工龄、城市化改造、旧城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社会浪潮。梁晓声以工笔的细腻,详实而客观地刻画了贫民区一群小人物在这50年间,每一次社会浪潮涤荡下所发生的生活日常:他们的出生、成长,他们的渴望、恐惧、烦恼,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如何面对面目全非的一切,又如何被外界所看待?他们如何定义善与恶,如何定义美与丑;在时代洪流中,他们坚持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跟随这群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我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读到了社会的快速变迁与进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也读到了友情、爱情和亲情在最底层人民生活中的体现,更读到了个体在社会进程中的无力和渺小。历史的巨轮缓缓向前,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浑然不觉又不由自主地,被裹挟着,跌跌撞撞地向前奔去。多年之后,再回首,才发现人生中的遗憾错漏,才明白经历过的是非对错。
《人世间》所描写的周家三代人的经历,既有梁晓声自身经历的影子,也是作家探索内心的一次勇敢之举。1974年,梁晓声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2002年,梁晓声从电影制片厂来到北京语言大学,成为了一名教授文学课程的大学老师。他搭上了中国时代变革的列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目睹了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的人,在时代的巨变中,因为选择、因为机遇、因为努力,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关于文学,梁晓声经常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尤其要关注那些容易被社会忽视的人,此时的作家应代替更多人的眼,如同社会本身的眼——此即文学情怀之一种,很重要的一种。”他以自身的经历、多年的观察、对生活的深入,以感同身受、满怀深情,直指人心的细节描写,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文章中曲折坎坷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心理上的一次次碰撞和阵痛,以及这些人物在每一次碰撞和阵痛后,寻找出路时的失望、迷惘、执着、努力。他所描写的喜怒哀乐与每个人休戚与共,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社会深厚宽广的悲悯。
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作者也对建国50年来发生的各种时代变迁进行了适度的反思,例如:对于文革给中国青年一代带来的创伤;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所引发的工人群体生活困难及阵痛;政府腐败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阶级分化的鸿沟及阶级固化的难以撼动等等。作者通过剧中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节制的进行了揭露及反思,不引申、不发散、不批判,更多是透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人世间》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梁晓声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峰,堪称五十年中国百姓的生活史,是一部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与时代相匹配的现实主义巨著。无论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还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值得精心一读。
后记——明白人世间的各种真实、苦难和丑陋,却依旧热爱生活。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