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解读枯燥与热闹的深层哲学思考

枯燥,是一种单调乏味的状态,常常被用来形容某种生活或工作的感受。它不同于独处,因为独处者如渔夫在海边静钓、猎人药农在深山采药、农民在田里耕作,虽无他人相伴,却并非枯燥。真正的枯燥,是一种被迫脱离群体、为特定目标而自我封闭的生活状态,比如备战高考的学生,或是献身科研的学者,以及各行各业中那些不懈求索的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枯燥并非意味着不懂娱乐休闲,也不是缺乏享受幽默、金句和欢声笑语的能力。它更像是在觥筹交错中独自品一杯清茶,于笙歌鼎沸处默默倾诉心语,是那些甘愿清苦、自我修行的修行者所体验的状态。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枯燥,其实是一种对心性的磨砺与修炼。心比四肢更为活跃,思绪纷飞,欲望难平,故有“心猿意马”之说。修心,便是要让内心平静下来,专注于某一目标而无其他杂念。这并不容易,因为天下最难管制的正是人的心。一旦心被掌控,眼耳鼻舌身意自然也就顺从。从更深层次来看,享受热闹本无不可,若禁止享乐,人类又何必建设美好的家园?若因享受热闹而指斥他人,非但虚伪,更像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然而,对于有志于事业的人而言,时间不允许他们有闲暇享乐,因此感到枯燥。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恰好能解释这一现象:不享受热闹,并非否定热闹的价值或自己无法享受,而是因为机会成本太高,需要管住自己的心,这种滋味,人们称之为枯燥。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枯燥并不能保证成功,就像炼金术士未必能炼出真金,渔夫也不一定能钓到锦鲤。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伴随着风险,无论多么勤奋、顽强、辛苦,都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成功离不开勤奋、顽强和辛苦,而枯燥则是如影随形的伴侣。

财富会改变一个人,机遇会改变一个人,枯燥同样能改变一个人。枯燥对人格的塑造,不是使人颓废或胆怯,而是赋予他沉静、清醒和忍耐的品质。即便不谈成功与否,一个人若能拥有沉静和忍耐的品格,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胜过任何物质财富。在枯燥时,无需怨天尤人,也无需自责,只需静静地接受它的锤炼。是的,枯燥也是一种锤炼,尽管寂寞无声。若将枯燥比作一锭墨,它定是蕴含松烟净泉精华的古墨,光润、宁静,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幽香。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