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们言传身教:”宁拙勿巧”,强调科研之路贵在坚守本真。他的高徒翟荟教授同样认为,学问无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有所成就。然而,俄罗斯民间素有”巧干能捕雄狮”的智慧之说。面对”守拙”与”巧干”的选择题,新时代青年应当以拙问道,以巧审事,在人生旅途中找到平衡之道。
拙,是一种沉稳的生活哲学,更是一种务实的治学精神。坚持拙的态度,让我们在稳健中稳步前行;而巧,则是一种灵活的处世智慧,巧妙的方法使我们在复杂世事中游刃有余。何时该守拙?何时该巧干?这需要我们审慎思考。
求学问道,唯有以拙成远。以拙问道是求学科研的根本。漫长的人生道路,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真知灼见。陆游曾写下”灯下读书鸡一鸣”的佳句,道出了求学应有的勤奋与坚持。曾国藩虽天资平平,却凭借反复诵读数十遍的拙实精神,最终成为一代博学之士。科研领域同样如此,南仁东先生在FAST建设与研发过程中,坚持事必躬行,每个项目都亲自过目,最终成就了这一国之重器。若在求道路上轻视踏实,选择投机取巧,终将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
北宋时期有个读书人,常从他人文章中摘抄精华,稍作修改便为己有,因此在乡里小有名气。然而抄来的知识终究不是真才实学,缺乏原创精神,最终在科举中屡屡受挫,被人揭穿真相,沦为笑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求学之路不可取巧,唯有守拙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审事明行,唯有以巧取胜。以巧审事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谚语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做事讲究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元代直臣海晏因直言不讳批评皇帝而招致杀身之祸,虽显忠心却未达目的,反而断送性命。相比之下,战国时期邹忌以巧妙的方式进谏,”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成功打动齐王,实现了劝谏的目的。以巧审事,是一种明智的处事方式。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务处理中,灵活运用智慧,既能成就个人,也能造福社会。
人生之路漫长,以拙问道,方能成就远大理想;世事纷繁复杂,以巧审事,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拙与巧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唯有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在人生旅途中走得更远、更稳。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