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5时47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CZ6507航班正准备从廊桥撤离,关闭舱门,启动双发,滑跑起飞。就在这关键时刻,南航北方分公司现场运行中心接到紧急电话:“有一名旅客需乘坐CZ6507航班前往上海救治危重病人,警车正护送其赶往机场,情况万分紧急,能否为该旅客预留登机时间?”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南航北方分公司值班领导果断决策,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救助程序,各岗位人员迅速响应,全力保障这名“特殊旅客”顺利登机。尽管飞机已准备滑跑起飞,但为了生命,南航毅然掉头返回廊桥,为旅客开启二次登机通道。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这名“特殊旅客”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正赶往上海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命。由于情况紧急,南航的及时响应,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空管中心的科学调配下,CZ6507航班一路绿灯,优先降落,虽然晚起飞18分钟,但最终提前20分钟抵达目的地,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
此次航班掉头,是南航20年来首次,但并非航空业的首次。今年5月2日,一架航班为一名断臂七岁男孩掉头的故事也曾引发热议。男孩手臂被拖拉机铰断,急需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接臂手术,已推出廊桥的航班在得知情况后,果断滑回廊桥,为男孩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类似的举动,在航空业并非个例,每一次都能深深触动人心,彰显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航班的掉头、折返等细节中,我们看到了航空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规则的灵活运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同样践行着“生命至上”的理念,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逆行出征,守护生命健康。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在各式各样的规则和制度面前,唯有生命才配拥有特权。此次航班掉头让“特殊旅客”登机之所以令人动容,正是因为它践行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的理念,这是许多人一直呼吁的,当其照进现实,自然令人感动。
目前,类似的事情还只是个案,还只是新闻,但在抢救生命的征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在这样的现实下,“飞机为生命掉头、折返”的事情,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惯例操作”呢?这值得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认真思考。当然,这样的“惯例操作”,必须是在确定没有其他办法可寻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为生命让路”的万分紧急情况下,才能允许出现。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在现实的各种操作中,我们应该将“生命至上”作为坚定的信仰。对“飞机为生命掉头”一事,我们不能止于感动,还应当有更深入的思考,争取能使之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惯例操作”。若能如此,自然能让“生命至上”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这,也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chuzhongzuowen/4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