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缓缓降临,将白昼的喧嚣温柔包裹,仿佛光明被揉成柔软的棉絮,轻抚着沉睡的大地。暮色如墨,一点点吞噬着余晖,时间却总是不疾不徐地溜走,让人还没来得及细想白日中的点滴意义,便已无奈地迎接黑夜的降临。
清晨的风,带着微凉的触感,吹乱我尚未梳理的头发。我站在城市之巅,只为见证那壮丽的日出。风从耳边掠过,带来世间万物苏醒的细微声响,如同悦耳的风铃声,奏响自然的交响曲。太阳缓缓升起,光芒逐渐驱散黑暗,我的思绪也随之明亮,飘向深秋的树林。
树林里,萧瑟的秋风卷起一片片枯叶,它们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被无情地撕扯离枝头。落叶着地的声音,沙沙作响,震撼着我的灵魂,也叩问着我的心。时间,不也正是如此吗?它如滴水穿石般坚韧,又似摔碎玻璃般决绝。那清脆的碎裂声,仿佛被时间串联成一条项链,交由光阴老人套在我的颈间,无声地提醒我:“这条魔法项链会逐渐缩小,它的珠子将一天天减少,当你只剩下最后一颗时,便是你最后一滴眼泪的模样。”
最后一滴眼泪,这四个字总让人心头涌起莫名的怅惘。前几天读到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我的内心,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似醒非醒间,我像疯了一样翻来覆去,寻找妹妹的踪影。上一刻,我梦见她凭空消失,那份恐惧至今仍清晰如昨。我真的很害怕失去她,二十多个春秋,我们始终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安,因为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妹妹的身影,我呼喊着她的名字,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突然,窗外深夜里传来汽车鸣笛声,将我从噩梦中惊醒。还好,那只是一场梦。似睡非睡中,我感到头痛欲裂,后脑勺仿佛被锐利的钻头不断穿刺,沉重的疼痛让我的思绪更加混乱。后来,疼痛蔓延至整个头部,连眼睛都感到剧痛。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徐志摩先生的不幸离世,那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如此不可思议。生命,往往没有太多预兆,死亡,也从不留一丝痕迹。死了,便是永别。
我翻身起床,摸索着寻找驱风油,将太阳穴和眼角都涂抹上,才稍稍缓解了翻腾的思绪。没有月亮的夜晚,能够安然入睡实在难得。
人生总是充满未知,谁也无法预测自己何时会踏入永恒的睡乡。上天总是顽皮地安排着突如其来的变故,才让人勉强安心。孔夫子曾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或许可以等待,但生命和时间却从不等人。待到大梦初醒时,也许花早已凋零,秋早已逝去,那落叶翩跹的幽美景致也再不会重现。
我总说还有明天可以等待,总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却从未想过在我的生命里已经过去七千多个明天。我来不及抓住它们的尾巴,只能在原地守望着它们化作看不见的尘埃,夹在尘埃中的明天,让我已分不清哪一颗属于我。
“赶得及”的时间在“来不及”的思考中悄然远去。来不及说注意平安,一些亲人已在飞机失事中离世,他当时或许正看着报纸;来不及说祝他愉快,海地就发生了地震,亲人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来不及叮嘱他抵达时打电话,他却没能回到机场;来不及说明天去他家做客,他却已掩埋在断墙之下……
来得及,赶得及,我们谁敢保证一切都能来得及?徐志摩先生说,他还要留着生命看更多的青春文章,却在不幸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热爱生命的人,却在来不及欣赏更多美好时离去,这是多么凄凉的现实?失去徐志摩先生这样的才子,是谁的损失,是国家的?是时代的?然而,我们都不再拥有……
只愿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在有生之年更加珍惜生命。不要在小小的恋爱受挫时选择轻生,不要在病痛面前失去斗志,让病痛有机可乘;父母健在时,多关心多孝敬,无论多少训诫都是他们爱的证明。在来得及的时候,不要给自己留下“来不及”的机会。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