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成就非凡人生

自古以来,圣贤们无不强调敬畏在个人修养与家国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朱熹曾言,“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品格的涵养。当心中存有敬畏,便能让人谨慎行事,认真对待每一份责任,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说,心存敬畏,脚下步履更平健,人生之路也才能行稳致远。

心怀敬畏的人,往往能够修身立义,涵养情操,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三畏即敬畏上天、敬畏父母、敬畏圣人。心怀敬畏的人,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时刻反省自身,思考自己的不足,进而涵养身心,净化情操。颜回虽然学问高深,但面对孔子时仍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他总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更优秀者的闪光点,因此能在陋巷中“不改其乐”,成为后世景仰的“复圣”。“当代雷锋”郭明义,敬畏工作,敬畏爱,所以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人格的力量,也是敬畏的力量。

心怀敬畏的人,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不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们拥有一颗虔诚的心,不敷衍塞责,而是精益求精;不三心二意,而是专心致志。因此,平凡的事情被做到极致,那就是不平凡。60年代,袁隆平亲眼目睹了饥荒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于是,怀着一颗“乐岁终身饱”的救民之心,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寒来暑往几十年,他在稻田里摸爬滚打,敬畏规律,敬畏生命,终于研究出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温饱众人腹,捍卫国安全。屠呦呦面对被疟疾折磨不堪的病人,怀一颗“悬壶济世”的仁爱之心,敬畏知识,敬畏生命,一头扎进古代医学典籍寻找方药,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一次次突破,终于研制出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让无数人免受疟疾施虐。他们是平凡人,却怀一颗不平凡的敬畏生命、敬畏科研之心,立志救民,抚慰苍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非凡成绩”。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有言,“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惧是敬畏之心的外在表现之一,敬畏是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因此,凡志向高远者,必怀敬畏;凡能成大事者,必怀敬畏。

敬畏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自我约束;不是畏缩不前,而是勇毅敢为。一颗敬畏的心,让你面对懈怠时保持清醒头脑,自律自强;一颗敬畏的心,让你面对混乱无序时坚守底线,不迷心智。敬畏之心在心间,脚下奔波有力量!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