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窗外景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人的情感丰富而细腻,这种内在的体验往往投射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上,使得每个人看待外界时都仿佛佩戴着一副色彩独特的眼镜。这副眼镜的颜色,正是由我们当下的心态所决定。心态不同,眼中的世界便呈现出迥异的景象。

以咏蝉为例,唐代诗人对蝉的描绘便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心境。官场得意时,虞世南听闻蝉鸣,欣然写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字里行间洋溢着高洁的志向与自信;而仕途坎坷的李商隐则低声吟叹“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将蝉的鸣叫化作自身怀才不遇的悲鸣;身陷囹圄的骆宾王更是在蝉声中感叹“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将自身的困境与蝉的挣扎融为一体。同一只蝉,在不同诗人眼中竟呈现出如此悬殊的形象。

当然,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感知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青年时代的杜甫胸怀壮志,眼中的世界充满希望,他坚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仿佛前路永远平坦开阔;然而安史之乱后,饱经沧桑的杜甫却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名句,将窗外的世界描绘成一片萧瑟的景象。可见,同样的外物因人的心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一个人也会因心态的变化而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也是如此。当我们只关注结果时,往往忽略了过程中的点滴美好,使周围的一切变得黯淡无光,正如艺术大师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当我们学会欣赏过程,珍视每一步的付出时,便会惊喜地发现,美好其实无处不在——有人情之美,有创造之美,有自然之美,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这种认知不仅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人际交往。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他人就是地狱。”如果一个人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只关注对方的缺点与不足,那么他永远无法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温暖,只会陷入不安与失落。然而,如果我们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认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那么即使在严寒的冬日里,也能从他人那里感受到如春般的温暖。此时,他人便不再是地狱,而是充满希望的乐园。

窗外的世界,可以是生机勃勃的绿野,也可以是荒凉寂寥的荒原,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观看。心态决定认知,认知塑造世界,而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我们眼中的整个宇宙。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chuzhongzuowen/4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