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获准参与碳交易 催生碳金融发展新机遇

近期,中国证监会向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复函,正式批准其自营业务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碳金融市场迈入新阶段,为券商参与绿色低碳经济提供了广阔机遇。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券商作为交易对手方,为市场提供国内外碳排放权品种现货的双向报价服务。券商的加入不仅拓宽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将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3亿吨,累计成交额突破430.33亿元。在这一过程中,碳金融发挥着关键作用。碳金融是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基础,通过碳配额、碳信用等碳排放权益为媒介的资金融通活动,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强碳汇能力。健康有序的碳金融发展有助于发现合理碳价,完善碳定价机制,引导控排企业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可以说,发展碳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券商在连接投资与融资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此次8家券商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券商入市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能够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提升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券商可扮演专业经纪人角色,通过撮合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券商还能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市场供给体系。

据行业机构预测,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市场覆盖主体、行业范围及产品种类也将持续丰富。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在气候投融资、碳市场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让碳金融真正发挥赋能作用,仍需完善配套措施。

以券商为例,虽然已获得证监会允许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复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进入全国碳市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允许控排企业参与交易,金融机构入场仍需获得碳市场主管部门的特别许可。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有效控制投机行为、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应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宏观管理政策框架,尽快打通金融机构入市的制度堵点,为金融机构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和长期指引。同时,应适时扩大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丰富碳挂钩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有序有效支持碳市场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shuangtan/tanjiaoyi/7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