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上海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结合浦东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
一、2025年新区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工作目标
2025年浦东新区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降碳工作将设定明确目标,力争完成“十四五”期间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的核心任务,同时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改、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指标。
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实现“十四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
2. 工业和通信业: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同时有效控制通信业能耗消费。
3. 公共建筑:行业内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达到合理值比例达到95%,能效达到先进值比例达到50%。
4. 建筑节能:实施建筑节能改造37万平方米以上,节能率不低于15%。
5. 公共机构:区级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5%,人均能耗(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6%。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
1. 推动新区碳达峰政策体系文件落实落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节能低碳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2.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目标责任评价,将相关指标纳入各管理局(管委会)、各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 编制“十五五”区级节能低碳专项规划,全面评估“十四五”期间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4. 推进碳排放管理工作,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区级工作,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5. 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进三林、碧云和森兰楔形绿地等项目建设,新增城乡公园30座,提升森林碳汇。
(二)加快能源领域低碳转型
1. 继续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4.24万千瓦以上。
2. 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3. 鼓励绿电绿证等新能源消纳,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扶持政策,支持绿色能源消费结构水平提升。
(三)推动工业通信业领域低碳转型
1.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及绿色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申报绿色制造示范企业。
2. 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试点工作,围绕碳标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领域开展企业碳管理试点。
3. 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及落后机电淘汰,推进节能项目实施,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淘汰落后机电设备。
4.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一低”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5. 推动数据中心低碳节能,提升运营班组技能水平,加大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应用。
(四)促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1.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金鼎地区示范建设,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高品质建筑试点建设。
2. 加大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既有公共建筑装饰装修项目节能改造要求,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楼宇和商场、酒店、医院、学校等领域开展节能改造。
3. 持续推进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
4. 加大商业旅游建筑能效管理,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推进绿色餐厅创建,开展大型商业建筑对标达标。
(五)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
1. 继续推进新能源车辆更新,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2. 加快绿色低碳交通建设,大力推进公交场站等交通领域的光伏建设,加快新建公共充电桩。
(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
2. 持续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制定新区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重点工作计划,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3. 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加大节粮减损宣传力度,发布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情况年度报告。
4. 继续构建绿色生态循环,推进精品居村建设、惠民回收服务点、投放点专项更新等源头分类体系升级。
(七)注重引领区试点示范
1. 深入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库建设,开展气候友好型项目的定期推荐和组织申报。
2. 继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跟踪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点的推进情况。
(八)加强节能管理和基础能力建设
1.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双控”管理,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
2. 加强节能审查和验收管理,依法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3. 加大能源计量管理和节能监督检查,加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督管理,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
4. 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和宣传,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
5. 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重点领域能源统计监测体系。
6. 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对本区成功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单位回头看,落实公共机构实施能源审计。
7. 做好教育、卫生节能,开展教育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监管、校园绿色低碳宣传教育。
8. 倡导全员参与节能降碳,依托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生态日等,开展绿色节能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氛围。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shuangtan/tanguihua/7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