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再次品读了一篇引人深思的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许申高在五年级那年,邂逅了一种奇妙而宝贵的财富,它虽不能果腹充饥,却能赋予每个求知者无穷的知识力量,这种无价之宝,便是书籍。
五年级时,作者家附近有一家不起眼的书摊,那里是他汲取精神食粮的乐园。尽管家境贫寒,囊中羞涩,他仍会偷偷溜进书摊,贪婪地翻阅那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走。书摊的主人是一位面带微笑的残疾青年,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顽皮的少年,每次经过时都会报以友善的微笑,仿佛一切都被他温柔地包容。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作者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红岩》的情节中,泪水悄然滑落。轮椅上的青年注意到了他的动容,轻声说道:”坐下慢慢看吧!”作者如获知音,顺势坐下,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这份宁静——有人突然揪住他,抢走书页,还随意翻动了几下。
接下来的日子,作者只能依靠卖马草换取的微薄收入来满足阅读的渴望。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那位青年再次伸出援手。他让一个名叫碧云的姑娘收下作者带来的马草,声称要喂马。碧云姑娘起初有些犹豫,但在青年的再三催促下,还是将马草拿回了后院。从她微妙的迟疑中,作者敏锐地察觉到青年家其实并没有马——满地的枯草早已说明了一切。原来,青年用善意的谎言编织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只为守护少年对知识的渴望。而碧云姑娘的配合,不仅让作者得以继续阅读,更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她的机灵与善良同样令人动容。
作者的父亲同样怀揣着”美好的心灵”。在书摊翻阅时,他悄悄将几张毛票夹在书中,为儿子创造阅读的机会。由于家境拮据,父亲让儿子去山里采集马草,用卖草的钱换取精神食粮。这种充满创意的父爱,让知识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通过书摊青年的善举、碧云姑娘的配合以及父亲的无私付出,生动诠释了知识的力量与善意的温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仅在于书本,更在于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互动与无私的守护。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