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说,世界上的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一位船主请漆工为自己船只刷漆,漆工在施工中发现船体存在漏洞,尽管这并非合同规定的内容,但他还是主动找来木板、铁皮等材料将漏洞一一修补。不久后,船主特意送来一笔丰厚的酬金。漆工感到困惑,不解地问:”工钱您不是已经付过了吗?”船主答道:”这是感谢您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谦逊地说:”那只是顺手而为。”船主却郑重道:”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时,我日夜担忧他们能否平安归来,因为那艘船存在隐患。如今他们安然无恙,全靠您的善举啊。”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世间万物皆有关联,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正如古语所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人若能常行善举,终将收获意想不到的福报。纵观历史与现实,此类因果报应的案例不胜枚举,正如歌曲中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然而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道德滑坡现象频发,令人发指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美德似乎逐渐被遗忘,学习雷锋竟成了作秀,基本道德准则被弃之如敝屣,许多人迷失了人生方向。
与其高喊空洞的口号,不如从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做起,这样的行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当这种良好的习惯成为自然,社会风气必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以交通规则为例,内地许多城市高架桥日益延长,但交通拥堵问题却愈演愈烈;而弹丸之地的香港,车辆数量远超内地,道路却更为狭窄,却极少出现堵车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自然带来了交通顺畅的成果。
回到这个故事本身,漆工宁愿吃小亏也要做份外事的行为看似偶然,实则源于他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这或许是为了维护口碑和生计,但持之以恒便成为必然。另一方面,船主孩子出海是偶然,出海本身是必然;漏洞修补是偶然,不修补必然出事;船主支付酬金是偶然,行善得福是必然。这一切都体现了辩证法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大力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唯有如此,美好人间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水能容百川,水是大度的象征。有一位终日愁眉苦脸的年轻人向哲学家请教快乐之道。哲学家将他带到一座荒废已久、布满灰尘的小屋,屋内所有物品都蒙尘,唯独桌上一个杯子里的水清澈见底,杯底却沉淀着许多灰尘。哲学家说:”人应当像水一样生活,当你能容纳尘埃,又让它们沉淀后保持自身清澈时,你就能获得快乐。”这便是教导我们要有大度之心,不斤斤计较,能包容不快之事,方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哲学家将水视为大度的化身,认为水是宽容的象征。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评析《鸿门宴》时,曾用一道汤的比喻来形容刘邦的成功之道:建功立业如同熬制一道汤,水是基础,但调料不可或缺。因此刘邦身边聚集了韩信、张良、樊哙等文武百官,他们如同调料,而刘邦则是那”水”,懂得如何调和各种人才,使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为水能容纳百味,所以一道好汤自然就能熬成——刘邦最终夺取了江山。反观项羽,正是因为不能容纳不同意见,最终导致了失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注定了乌江自刎的悲剧。水能纳百川方能成大海,水能纳百味方能成靓汤。王立群教授同样认为水是大度的,它能包容百味。
我们常说”女人如水”,其实不仅女性要像水一样,男性也应如此。但这并非要求所有人都温柔,而是强调无论男女都要像水一样大度。水能滋养万物而不争,能包容差异而不改其性,这正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境界。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