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总在不经意间溜走,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青春的滋味,便已步入暮年。我钟爱“时光”二字,却无奈于它的飞逝。它如同指间的流沙,悄无声息地滑向远方,在蓦然回首时,只剩下一片空茫。面对这无法挽留的流逝,我选择以另一种方式与之相处——不追逐,而延展。我愿让时光沉淀,滤去浮躁,留下清澈的底色。
题记
迎着马年晨曦的第一缕金光,我飞往福建莆田,拜访挚友的新居。那里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土楼所在地。接下来的日子,我沉浸在忙碌而丰盈的旅程中,感受着好友的热情款待,体验着闽地独特的年俗,更被沿海居民对妈祖的虔诚信仰深深震撼。
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南靖土楼。乡村的清晨格外清新,湿润的水汽透过肌肤的毛孔沁入骨髓,每一寸细胞都在这清冽中舒展,仿佛获得新生。沿着沈海高速一路向南,经过惠安、泉州,越过厦门,再向西行至漳州,南靖土楼的路牌便映入眼帘。驶离高速不久,便抵达南靖县。一位路旁的姑娘热情地用标准普通话为我们指引方向。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三十公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隧道,入口处镌刻着“南靖土楼”四个大字,深邃神秘,仿佛藏着客家人的传奇故事,又透着山民淳朴的智慧。穿过隧道,豁然开朗,大小不一的土楼错落分布在山间,云雾缭绕,幽径通幽,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山不高,却自有风骨,土楼依偎其间,宛如被温柔环抱的心灵绿洲。相同的生存理念让客家人世代守望,和谐共生,这便是世外桃源的真实写照。
我们的导游阿莲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客家姑娘,她带着狡黠的笑容,却又不失憨厚。她告诉我们,这里的客家人原是河南洛阳黄姓族人,为躲避战乱辗转至此。田螺坑土楼就是她的家,她不仅担任导游,还经营着家族的饭馆和驿站。
福建南靖土楼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逐渐完善,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建筑技艺。这些散布在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地的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它们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既满足聚族而居的生活需求,又具备防御功能。巧妙利用当地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和鹅卵石等材料,建成冬暖夏凉的土楼,具有极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这种自成体系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既经济实用,又充满美感,宛如从天而降的飞碟,从地中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史蒂汶斯·安烈先生称赞其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抵达观景平台时,我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俯瞰山坳,五座土楼——步云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如梅花般绽放,四圆一方,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这不仅是人文与自然的杰作,更是绝美的风景。用“四菜一汤”形容再恰当不过,任何华丽的辞藻都难以描绘这般绝景。阿莲指着旁边两座长形土楼说:“那是筷子,我家的饭馆和驿站就在那里。”原来如此,没有筷子,怎能品味这人间美味?
春节期间,游客众多,通往土楼的山路拥堵不堪。想要近距离接触土楼,只能沿着300多级蜿蜒的石阶而下。对于我这样的游客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挑战。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儿子弯下腰,背起了我。他宽厚的肩膀虽然略显稚嫩,却让我感到无比安心。擦肩而过的游客纷纷感叹:“不容易不容易……”这份亲情,胜过任何风景。
走进瑞云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接地气的实木建筑。三层高的土楼环廊环绕,每个房间功能各异,住着几十户人家,晾晒的衣物和杂物错落有致,宛如《功夫》电影里包租婆的家。除了正门对着的堂屋用于接待客人和供奉先祖外,其余楼层都改成了小店铺,主要经营茶叶、香烟等当地特产。这里最出名的当属红茶,尤其是“土楼红美人”,名字本身就充满诗意。热情的店家招呼我们坐下,品尝当地美食,品鉴“土楼红美人”。茶香袅袅,水韵悠长,品的是传承,触的是古人的智慧。
坐在阿莲家驿站的门前,食客络绎不绝,我却选择在喧嚣中寻找宁静。溪流潺潺,乡风轻拂,淳朴的民众多姿而过,一种回归乡土、融入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个被打破宁静的山村,在炊烟袅袅中更显生机。远处农家升起的炊烟,如同一支生命的乐章,在瓦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些炊烟从瓦缝、门缝、烟囱中飘出,在天空中自由舞动,为乡村增添了无限活力。
这里是一个让人忘却时间的地方。幽长的古道、百年老榕树、神奇的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散发着宁静超然的美。村落中,溪岸旁,榕树下,古老的卵石小道交织纵横,在静默中诉说着客家人的悲欢离合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些古道虽然有些坑洼不平,甚至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一直以为最美的风景总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却没想到就在身边。南靖土楼的风华不仅惊艳了山水,更触动了我的心灵。最美的风景,原来就在脚下,就在眼前。
离开时,已是黄昏。夕阳为土楼镀上一层金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预示着新的希望。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