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养成。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人云”学源于思”,强调求学需开动脑筋,深入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而言,独立思考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自主性,包括独立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不会盲目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满足于现成答案,而是始终保持好奇心,用自己的大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前的学习效果,更能锻炼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获取信息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是否通畅,直接决定了信息输入的效率。因此,倾听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信息获取多少的关键因素。教育专家建议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上课铃响前做好听课准备;2.目光始终跟随老师;3.注意老师的提示;4.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5.做好笔记;6.适应不同老师的授课风格;7.比老师先思考问题;8.避免注意力分散;9.边听边分析理解。
三、训练反思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虽然需要大量练习,但完成题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后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1.是怎么做出来的?(解题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解题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题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最好?(培养求异思维)5.是否可以变通成其他类型的题目?(一题多变促进思维发展)。同样,如果出现错误,更应深入反思: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毛病?通过”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四、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点虽然独立,但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必须进行小结,概括所学内容,抓住重点和关键。每学习一个单元,要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编织成面、构建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应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愿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