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外出游玩。妈妈体贴地为我买了几本书,让我在家静养。其中一本《爱因斯坦和时间机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爱因斯坦从少年到老年的完整人生轨迹,将他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的称号展现得淋漓尽致。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他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四岁时还不会说话,九岁时在组织语言表达方面仍显吃力。然而,他在音乐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小提琴技艺精湛,能够演奏莫扎特、巴赫和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由于父亲和叔叔经营着一家电力公司,他经常有机会聆听关于物理、设备和电力的专业讨论。这些启蒙教育培养了他对物理学、几何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尽管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电力工程师,但广泛涉猎科学书籍使他在12岁时就开始思考宇宙运行的基本原理。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也曾经历叛逆期。12岁时,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了质疑,尤其反对教条和权威,尤其是学校的部分教师。希腊语老师甚至断言他此生无望。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他被学校开除,父亲决定将他送往苏黎世理工大学深造。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有机会游历多个国家,并创立了有趣的电子理论。虽然这些成就获得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认可,但并未得到广泛接受。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时间与空间奥秘的探索,最终发表了影响深远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孜孜不倦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他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从今往后,我也要像爱因斯坦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