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艺术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哲理:一子落定或可致败,一子翻转亦可逆挽乾坤。对于初学者而言,应当以本手为根基,勤加练习,方能掌握棋道精髓;而对于精研棋道的棋手来说,则可以追求妙手,在黑白之间游刃有余,展现出出神入化的境界。倘若学棋不精,基础不牢,便容易陷入俗手的泥潭,最终得不偿失。即便你如《天局》中的那位“棋痴”,即便人间已无敌手,只剩天为对手,甚至还能跪地祭出惊天妙手,最终以“胜天半子”的壮举告捷,你仍需感谢平日里无数次重复练习的本手功夫。
棋道即人道,棋盘上的博弈与人生中的修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棋路中,棋手应当多习本手,慎出妙手,切忌行俗手。而在人生修行中,修行者则需沉心静气,蛰伏待变,稳中求进。唯有如此,本手与妙手相辅相成,棋艺方能臻于圆熟,人生也终将趋于完满。
所谓本手,是根基,是大厦的基石,是埋头苦干、日拱一卒的犁牛精神。当彭士禄毅然接手中国核潜艇研造的重任时,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学棋”之旅便由此展开。六十年代初,条件极为艰苦,彭士禄带领团队日夜兼程,仅凭手摇计算器和木尺,便算出十几万个基础数据;面对人才奇缺的困境,彭士禄更是坚守着五十多名队员,蛰伏于川野之中,强本固基。彭士禄的修行没有奇迹,全凭一字千钧的承诺,全靠堆积如山的算术稿纸。正是凭借着初学者的谦卑,无数“本手”的积累,彭士禄团队才最终成就了“妙手”,不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更为中国棋阵赢得了一局关键之战。
至于妙手,则是奇迹,是点睛之笔,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灵光乍现,是个人乃至国家的质变飞跃。当苏炳添无数次踏上100米的起跑线时,他终于参悟出短跑的真谛,终成“亚洲飞人”;当康德数十年如一日于陋室沉思冥想时,他才能洞悉哲学的奥秘,终有“三大批判”的传世之作;当中国无数次探索治国强国的道路,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中国才能屹立于东方,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与胸怀。妙手之道,并非彩票与赌博,它不可复制,不可强求,唯有那些“手熟”之人,那些“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着者,才能偶得之。
当然,“本手”与“妙手”是相互成就的。韩国“棋佛”李昌镐少有妙手,但他总能凭借“半目胜”的优势赢得世界众多棋王。此时,他的棋并非没有妙手,而是将每一招本手都化作了妙手,凭借超然的本手境界促成妙手之奇,反过来他又更加专注于本手的奠基之功。我国从艰难申奥成功到有能力再次主办奥运会,其中的艰辛远非几次妙手所能概括,背后的走棋者,是十几年来砥砺前行、不断壮大的个人与团队。
本手虽质朴无华,一旦纯熟,妙手自生;妙手虽珍贵难得,若无本手筑基,不过是空中楼阁,一碰即塌,再多妙手也易沦为俗手。本手与妙手恰似阴阳两面,彼此相谐方能圆融归一,本妙相济方可无往不利。
你可曾想过,你的周遭,就有一场场棋局,个人的,民族的,时代的,正在激烈对弈,激战正酣。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