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5月4日,我伫立于广场中央,感受着五月和煦的微风轻抚面颊,聆听着青年节的激昂演讲,内心激荡不已。回望百年前的今天,1919年的那个星期天,青年学生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锋,以磅礴之力书写新时代的使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现代思潮和奋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
那个星期天,青年们振臂高呼,热血沸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重挫,愤怒的青年们走上街头,手持标语,高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大街小巷里,回荡着青年们震耳欲聋的怒吼——他们怒斥腐朽的政府,启迪蒙昧的民众,用呐喊声唤醒沉睡的旧中国,用精神的启蒙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鲁迅曾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大时代中的大担当,最为可贵。青年学子如一团火,点燃了使命担当的火苗。
那个星期天,青年们以笔为剑,挥洒青春。五四精神的核心在于启蒙,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推动新文化运动对国民进行思想洗礼。作为五四运动队伍的领军人物之一,北京大学的学生杨晦与众多青年学子共同开启了新时代的篇章。他与冯至、陈炜谟、陈翔鹤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将一腔热血挥洒于文学刊物之中,希望以文字的力量警醒世人,影响社会。就连鲁迅也赞叹道:“沉钟社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青年学子如一把利剑,刺破沉重的黑暗,照亮新中国的天空。
那个星期天,青年们以梦为马,谱写传奇。五四运动让青年学子们觉醒,他们意识到救国之路,需通过实业方能振兴中华。梁漱溟曾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景,心中悲悯,写下《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一文。后来,在五四精神的驱动下,心怀救世济民信念的他,放弃了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投身农村进行乡村建设。他说:“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也由此,中国涌现出一批实业救国的青年。青年学子如一粒种子,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绽放出绚烂之花。
百年前那个星期天,五四运动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源头是他们,书写今天的是我们。五四精神穿越百年时空与我们重逢,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虽如微末,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同萤火虫一般,也能照亮黑暗。今之青年,依然要弘扬百年五四精神,再铸伟力,传之万年!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chuzhongzuowen/4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