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姓起源_濮姓的由来


 濮姓来源

濮姓起源
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濮氏望族居鲁郡。(今山东滋县25里)。

 濮姓郡望堂号

堂号
?活众堂?:元朝大德年间,因水灾年荒,乡民苦饥。濮鉴本是一农民,较富有,他捐出1000多担粮食赈灾,救活了很多人。
郡望
鲁国: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
濮阳:古县名。春秋时卫国都城,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秦汉为濮阳县,属东郡。在今河南濮阳县。晋代析济阴郡之一部分之濮阳郡。隋代改为濮州。在今山东省濮州县。

 濮姓家乘谱牒

江苏无锡曹村濮氏宗谱二十卷,(清)濮金福主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尚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芜湖濮氏支谱二卷,(清)濮文彬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宋]濮其七。

江苏无锡濮氏八修宗谱十七卷,(清)濮庆元等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濮氏宗谱六卷,(清)濮水卿首修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民国)濮三寿、濮聚盈等续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栝昌琴濮氏续修宗谱七卷,著者待考,民国庚辰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缺第四卷。

江苏溧水濮氏家谱(增补本)一卷,(现代)濮思源等辑,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迁祖为[南宋]濮运干,始祖为[清]濮瑷。

江苏江阴濮氏宗谱五卷,(现代)濮一希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江阴市档案局、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习礼村。

 濮姓迁徙分布

濮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姓的主要来源有:根据《路史》上记载,是舜的儿子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根据《姓苑》的记载,是因为卫大夫食采于濮,后代因此就以地命氏,已经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根据《路史》的记载,濮氏就是百濮之族。所谓百濮之族,就是《左传·文十六年》记载的夷族,麋人曾率领百濮之族聚于选这个地方,准备讨伐楚国。百濮之族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今湖北省石首县的东南,后来迁到河南的濮河两岸定居下来,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姓氏。濮氏在四川的中部,也一向很有名气,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巴中七姓之一”。根据学者考证,四川的濮氏,当初是从湖北迁过去的。望族居于鲁国郡,即现在的山东滋县西部。

其七十二支的迁徙地分别为:

濮铣、濮钟迁往王江泾,濮金昌、濮锡迁往虎溪,濮镜、濮镶、濮钿迁往仁和,濮钊迁往海宁,濮钺迁往陡门,濮铎迁往郡南,濮金奇迁往常安,濮金奎迁往宁国,濮金夫迁往泗安,濮钰、濮铿迁往常熟,濮□迁往临安,濮镐迁往金陵,濮铉迁往松江,濮铨迁往青镇,濮钦迁往松陵,濮钢迁往严州,濮钚迁往茶山,濮钏迁往安东,濮铠迁往金坛,濮金乍迁往万溪,濮金卞、濮钥迁往龙潭,濮金广迁往石门,濮金主迁往双溪,濮金周迁往徽州,濮镰、濮锃迁往山东,濮金乔迁往桐里,濮金公迁往建平乌镇,濮金璧、濮锐迁往临平等地。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Pu

 

Kuai

“濮”姓女宝宝取名
濮珍銮
濮令芳
濮撷怡
濮长刘
濮临曼
濮玫其
濮肖娴
濮同露
濮让宽
濮睦侥
濮井厚
濮诗妹
濮首寰
濮师青
濮戴彦
濮包梁
濮岳来
濮灏飞
濮琪史
濮容君

“濮”姓男宝宝取名
濮蔚延
濮领泉
濮典湾
濮初胧
濮益皇
濮铭鹏
濮纲阳
濮炳柄
濮亢威
濮秉旭
濮百书
濮轼益
濮焕崧
濮璟昂
濮翔展
濮标兆
濮卞晏
濮平星
濮赣胧
濮岭吕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oxue/baijiaxing/1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