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集团七元公司选煤厂以500万吨/年的庞大生产规模,却仅依靠154名职工高效运转,其成功秘诀在于深度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减人增效的卓越成果。据记者了解,2022年七元公司获得8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资金,凭借优惠利率支持,选煤厂在设计阶段便将智能化理念贯穿洗选生产的各个环节,让煤炭洗选过程变得前所未有的智能高效。
以26条分布在不同车间的皮带为例,传统模式下需要52至78名岗位工进行维护,而智能化系统配备AI识别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后,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皮带跑偏、温度异常、设备故障、抛洒滴漏等问题,还能自主处理故障,大幅提升了安全运行系数。这一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智能化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
山西省积极响应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山西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涵盖7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从制度层面确保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机衔接。通过创新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在合规前提下,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绿色转型力度。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资金的支持下,华阳集团持续推动数字化三维模型、AI场景识别、固定场所无人值守等智能化煤矿建设,已累计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1座智能化选煤厂以及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成为山西首家实现所有生产矿井智能化建设并获省能源局验收的集团企业。
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高波介绍,通过探索煤电、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应用,同步制定转型贷款实施指引和企业方案编制手册两项团体标准,为银行机构与企业融资对接提供了清晰指引,有效避免了传统高碳行业”一刀切”式的信贷限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低碳转型领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银行机构已应用4项转型金融标准,累计为山西12家企业授信86.14亿元,发放贷款27.03亿元。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还依托数据采集分析平台试点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指导长治、阳泉、大同3市将1122户企业纳入碳账户监测范围,形成了覆盖工业和农业的资源型经济特色企业碳账户体系。
在此基础上,山西推行”碳账户+碳征信”模式,将税务、电力、供水等102个政府部门及公用事业单位涉企信息与碳账户信息进行比对校验,开展动态绿色评价,全面描绘企业碳减排轨迹。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银行机构累计向建立碳账户的山西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113.25亿元。
山西广灵县100MW集中式光伏电站储能项目通过”碳减排挂钩+收益权质押”模式,去年9月获得4.4亿元银行授信。该贷款利率与项目发电量挂钩,设置分档利率,通过企业电费收益权质押解决抵押物不足问题,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碳信用”成功转化为”碳融资”,山西众多企业已获得绿色融资通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依据企业碳信用报告向转型及新能源企业发放贷款23笔,金额6.45亿元。高波表示,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煤化工等更多高碳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逐步拓展行业覆盖范围。同时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研究出台配套激励政策,通过贴息、奖补或风险补偿等手段鼓励银行机构应用转型金融标准。还将探索建立企业转型绩效监督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跟踪评价企业转型目标落实情况,严防”假转型”现象。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shuangtan/tanjiaoyi/7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