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的教学生涯,十三年的实践探索,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悦与失落,但只要与学生相伴,便总能忘却尘世烦忧,宠辱不惊;只要站在三尺讲台,便能心无旁骛,尽享育人乐趣。这份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成为我不断求索、兢兢业业的动力源泉,也让我将教书育人视为毕生奋斗的目标。
教师若想培养出令自己骄傲的学生,首先必须成为令学生自豪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牢记,唯有不断充实自我,方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我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育知识储备,丰厚文化底蕴,优化教学理念,探索育人真谛,努力成为一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师。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泛阅读,拓宽视野
多年来,我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即使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再繁忙,也要挤出时间沉浸于书海。在家中,忙完家务后,我总爱在灯火阑珊时捧起书籍,享受知识的滋养。《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黑龙江教育》等期刊,让我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日益丰富,文化底蕴也随之日益深厚。尝到读书甜头的我,更将这份习惯传递给了学生,带动他们一起爱上阅读。
二、勤于思考,精进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让我充实,思考让我进步。每节课前,我都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每节课后,我会及时反思,总结成功之处与不足,并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班级活动、学生教育,每件事后我都会及时反馈,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外,我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不仅认真聆听其他教师的授课,更会思考每个环节的处理方式,若换作自己会如何设计。尤其是公开课后的专家点评,我会仔细品味,认真做笔记,生怕错过任何细节。遇到不熟悉的课程时,我会提前熟悉教材再听课,确保心中有数。日积月累,思考之花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敢于创新,突破常规
我很庆幸能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目标、策略,让我茅塞顿开,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识字写字教学曾一度枯燥乏味,但正是它成为我迈向成功的基石。为了改变传统识字课的模式,我苦心钻研,先练就一手好字,深入探索汉字的间架结构,并记录心得体会,再结合庞光辉的识字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尤其在识字记字环节,我引入了自编自记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字形编顺口溜、故事、儿歌,激发他们的兴趣。日复一日,班级学生的记字方法丰富多样,学习热情高涨。在写字环节,我将字的结构特点比作人体部位,分为头、脚、手等,用高、矮、长短等词汇区分,帮助学生掌握间架结构。再结合“定位法”“参照法”“取点法”“分割法”等四字诀,规范学生的书写。就这样,写好字、记住字不再是难题。经过探索创新,识字写字课成为我的特色教学,多次在省、市、县级公开课中亮相,均获好评。2006年8月,我作为巴彦县首位小学教师,参加省语委组织的赴克东、兰西、庆安、望奎、明水五个县市的教科版教材巡回培训,担任四种课型的授课任务,历时20天,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此外,我还先后执教国家级示范课1节、省级示范课7节、市级示范课“雏鹰杯”“翱翔杯”赛课10余节,县级示范课数节,均获一致好评。
四、笔耕不辍,积累成果
读书贵在精读,涵咏功夫方能长久。我从不囫囵吞枣,而是认真做笔记,撰写随笔。除了摘抄,我还经常记录教学反思、教学随感,备课和写论文时,这些笔记都能派上用场。我曾撰写的论文在县、市、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部分作品还入选专业期刊。
十三年来,我始终在教育这片海洋中乘风破浪,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用爱与智慧书写着属于我的教育篇章。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