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从师说与孙膑典故看求学之道

何谓从师之道?《师说》中有精辟的解释:“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从学之道又该如何理解?正如古人所言:“学不可以已”。自古以来,那些学有所成的人,无不以发愤图强为动力,一心追求知识的海洋,但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不自满,因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所学的知识也浩如烟海。相反,那些最终失败的人,往往是因为骄奢安逸,而谦和仁义之人,最终必能有所成就。

战国时期的庞涓与孙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庞涓与孙膑曾是同窗好友,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庞涓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本领,便独自离去。孙膑则为人谦和稳重,深得鬼谷子的喜爱,学到了许多庞涓并不知晓的知识。这使庞涓心生怨恨,最终害得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后来,孙膑投奔齐国,与庞涓兵戎相见,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无止境”这六个字,是对求学之路最精准的概括。往往在求学之初,当人们初窥门径,取得一些小成就时,便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深得其中大义,成竹在胸,仿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真正得大义者,则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始终保持着虚心的态度,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他们或许还记得古人为了解开一个疑惑,不远千里求学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达到神乎其技,登峰造极的境界。

如今,许多学子缺乏解惑的欲望,即使名师在侧,也碍于面子而不肯求知。这实在是求学之道上的大悲之事。时光荏苒,青春不再,若不趁年少之时多学苦问,等到黄发之年再称“壮心不已”,岂不太晚?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各位同学,更应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十年朝夕已成梦,此景若初萌,求学之路尚漫漫,莫道学已成;青春之时早学成,风发宴诸朋,别到暮年穷困刻,叹自变枯藤。”同学们,“学不可以已”啊!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