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勤学苦练成就书法典范 实践出真知高考作文深度解析

实践是塑造个人能力的基础,当生活中出现疑惑或困惑时,唯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找到真正令人信服的答案。实践操作不仅是许多名流成才的关键,更是一种能够点燃潜能的火种。让我们以书法巨匠王羲之为例,见证实践如何将天赋转化为不朽的艺术传奇。

王羲之自幼便对书法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数十载如一日地刻苦练习,最终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被后人尊称为”书圣”。13岁那年,王羲之偶然发现父亲收藏的《说笔》书法秘籍,便偷偷阅读起来。父亲担心年幼的他无法保守家传秘诀,本答应等他成年后再传授,没想到王羲之竟跪地恳求父亲破例赐教。这份对艺术的执着深深打动了父亲,最终获得了父亲的同意。

王羲之的书法练习堪称痴迷,甚至吃饭、走路时都在构思笔法,真正做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没有纸笔时,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上布满了墨痕。有时练习到忘情处,他竟忘了吃饭。家人将饭送到书房,他竟用手指蘸着墨汁当饭吃,还觉得别有滋味。当家人发现时,他满嘴乌黑,却浑然不觉。

王羲之常在池边挥毫泼墨,洗笔时将砚台置于池中,日积月累,池水尽墨,因此得名”墨池”。如今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仍保留着被称为”墨池”的著名景点。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和刻苦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更有趣的是,他的婚事也因书法而成就。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宰相,与当朝太傅郗鉴交情深厚。郗鉴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一日他对王导说,想从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挑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欣然应允,并同意由他亲自挑选。王导回家后将此事告知诸侄,大家都渴望得到这位美若天仙的姑娘。郗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精心打扮,唯独王羲之躺在东厢房床上继续研究书法,丝毫不为选婿之事所动。郗家来人回去后向郗鉴汇报:”王家诸公子都不错,只是见到选婿之事都显得有些拘谨。唯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无介怀,只是用手在席上比划着什么。”郗鉴听后大喜,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精通书法的王羲之。”

王羲之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实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实践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就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这个答案会让我们更加坚信实践的力量,因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获得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