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网络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连接全球社会的信息桥梁。它以崭新的姿态重塑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的作文素材,供读者参考借鉴,希望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欢迎阅读与收藏。
网络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11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网络文明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的平台。近年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显著,通过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出台网络法律法规、开展网络专项整治行动、打造网络文明实践品牌等措施,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态环境更加清朗,文明风尚更加彰显。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然而,一些不良现象如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对此,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和文明创建,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涤荡网上的歪风邪气,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为契机,通过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文明互鉴等方式,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近日,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陆续上线“显示IP属地”功能。根据运营商提供的信息,用户在发言和分享时会显示所在地,且无法主动关闭相关展示。这一举措旨在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网络暴力、蹭流量、“带节奏”等不良行为,帮助网民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目前,大多数平台将境内账号的IP属地展示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账号则展示到国家(地区)。功能推出后,一些身份、传播内容和IP属地不符的情况露出马脚,一些“网络水军”也现出原形。总体而言,此举有利于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氛围,保障用户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合法权益。
一些网民担心该功能会泄露个人隐私。需要明确的是,IP属地信息指向的是网络接入设备的位置,而非人的具体位置。显示IP属地并不会泄露具体IP地址,只是提供更立体的参考维度。反而是一些付费IP代理、更改IP属地等网络灰产服务,更容易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因此,广大网民在文明上网的同时,应提高警惕,严防不法分子借机谋取不正当利益。
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无论是监管整治算法乱象,还是显示IP属地,职能部门和网络平台推出的治理、规范举措,都聚焦网民关切,消除网络空间的潜在危害,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迈进。要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显示IP属地让发布地区和内容逐渐透明化,为实现更文明的网络互动提供了契机。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崇德守法、理性表达,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才能无处滋生,恶意炒作、煽动情绪也就难有生存空间,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平台显示IP属地,是滋养清朗网络空间、良好网络生态的必然之举。加宽个人信息保护的“护城河”,筑牢制度“防火墙”、架好治理“高压线”,我们一定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让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安部近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旨在遏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的滋生蔓延趋势,切实维护网络生态、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水军”犯罪生存空间被全面挤压,有力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然而,“网络水军”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影响,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有的“网络水军”为养号谋利,通过发布违法有害信息“造热点”“蹭热点”,意图操控或扰乱网上舆论秩序;有的利用炒作负面信息实施敲诈勒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有的非法提供有偿删帖和刷量控评炒作服务,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种种网络乱象,轻则影响公众判断,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甚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必须立起“防火墙”,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当好“把关人”,压实主体责任。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在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时,谨防被“网络水军”利用。同时,此次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如何做到既能抓住问题要害、精准打击,又能聚焦群众关切、断源截流,是对相关部门的考验。公安机关将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的思路,在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
说到底,整治“网络水军”要保持严打高压,协同共管共治。平台、网民、立法、执法、监管等方方面面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抓出结果、管出成效,实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的治理效果,网络空间才能向上向善发展。期待相关部门把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让网络空间正气充盈,维护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