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曾以一句诗描绘世界的崩坏:”万物分崩离析,中心不再把持,只有混乱四散于世界。”这句传诵千年的诗句,不仅预言了末日景象,更精准地刻画了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真实困境。在这个信息洪流汹涌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拨开迷雾,看清真相?
司马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箴言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我们必须警惕偏信的陷阱,拒绝陷入被操纵的暗流,更不能成为勒庞笔下盲从的”乌合之众”。然而现实令人忧心,偏听偏信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当热点事件爆发,尤其是涉及极端冲突时,各种煽动性言论便如病毒般在社交网络蔓延。这些精心策划的舆论陷阱,往往通过夸张的言辞和情绪化的表达,迅速在朋友圈和营销号中裂变传播。
以俄乌冲突为例,这场战火不仅点燃了现实世界的硝烟,更在虚拟空间掀起了激烈的舆论战。无数网友在微信群中激烈交锋,却鲜有人真正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他们大多未曾踏足俄罗斯或乌克兰的土地,仅凭片面之词和主观臆断便急于站队。有人被俄方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呼”普京的万字檄文震撼人心”;有人则被战地惨状激怒,怒斥”永远别为战争叫好”。更有极端者,因线上辩论观点对立,相约线下决斗,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战争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岂能通过一篇爆文或热文就能简单评判?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单一渠道的信息污染,正在消解着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冲动、狂热的群体思维,正在逐渐吞噬个体的理性判断。当一个社会成员只接受单一信息源,又缺乏批判性思维时,很容易陷入”乌合之众”的典型特征:理性匮乏却热情泛滥,排斥证据却依赖幻觉,缺乏逻辑推理却勇于盲目行动,重视群体数量而罔顾事实真相。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独特,既享受着信息时代丰富的知识资源,又面临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单一固化的课本知识、师长一成不变的思想灌输,以及象牙塔中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可能正在阻碍我们建立多元认知体系,甚至导致个性逐渐磨平。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主动拓宽信息渠道,坚持兼听则明、明辨则慎、慎取则实的原则,同时坚守个体意识,拒绝人云亦云。
当社会普遍质疑”为何要与众不同”时,不妨像鲁迅那样保持独立思考,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大家都这样,便对么?”在信息迷雾日益浓厚的今天,我们需要像袁枚所言”双眼自将秋水洗”,保持清澈明净的视野;也要效法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精神,在浊流中坚守自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成为”愚昧且自信”的可怜人,而是成长为兼听明辨、个性卓然且拥有独立尊严的现代公民。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