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态度:广义与狭义之辨

从小到大,学校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端正学习态度”。最近我闲暇时深入思考了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才算得上是好的。学习其实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或者说具有双重含义。第一种是广义的学习,涵盖了生活中所有知识领域的难以量化的积累。第二种则是狭义的学校学习,即以年级和考试为标准的量化知识积累。现代教育学的宏伟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教学安排,将这两种学习有机融合。然而,以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这条道路依然漫长而艰巨。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发现学习态度很容易发生偏移,尤其是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中。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只专注于课内知识,对课外各类知识漠不关心。起初,他们可能出于害怕浪费时间的心态,勉强压抑自己的兴趣保持专注。但渐渐地,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对课外知识的兴趣,甚至不愿多看一眼。想到“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本就模糊且虚伪,我不禁为这些同学感到担忧。如果“课”的概念消失,人生是否就失去了所有意义?当然不是,绝对不是。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大学生生活空虚、缺乏人生方向的消息,虽然我没有亲自调查,但推测这可能是将狭义学习误认为广义学习的后果。此外,还有一些同学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课内知识学不好,对课外知识也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陷入迷茫。他们要么冷嘲热讽义务教育,要么对现行教育方法大加批评,认为其充满缺陷。在我看来,这些做法都并非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贵在拼搏,如果连学习上的这些基本问题都无法勇敢面对,将来如何应对更大的挑战?批评和嘲讽是外界强加的,而放弃则是自我放弃。真正的勇敢者永不言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蛮干或盲目追求胜利。只有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才值得全力以赴。如果对某件事毫无兴趣,与梦想背道而驰,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最好。但生活本就不完美,人总得做些不情愿的事。义务教育确实存在诸多缺陷,这一点有目共睹,但讽刺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不如付诸行动。总有人抱怨义务教育让人学习没有目标,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把改革教育作为学习的动力呢?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吗?既然身处这个游戏,为何不按规则玩呢?如果你足够优秀,完全可以玩得很好,让这个游戏成为你能力的注脚。当然,前提是你坚定地认为参与其中是在浪费时间。总的来说,我的学习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活就是学习。生活何其广阔复杂,学习也是如此。从任何一件事中都能汲取丰富的知识,涵盖各个方面、各种意义、各种层次,关键在于你的思维深度。我从未认可过小学的教育,但也绝不会说那六年是白费,因为我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至少,我常常念叨“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学生”,久而久之,连自己都相信了。我不敢自诩学习态度一定优于他人,但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不必拘泥于细节。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