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切,这有何难?只要会认字不就能读书了吗?然而我想说,读书,其实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警告:“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这两句话道出了读书的辩证关系——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至关重要。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因为你眼中的至宝,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废纸;而你觉得枯燥乏味的书籍,或许正是他人心灵的甘泉。对于书籍的判断,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契合的分别。
我曾因读书的误区吃过不少苦头。小学时,我沉迷于漫画书的世界,自诩读了不少书,学识渊博,坚信自己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当真正写作文时,脑袋却如同一片空白。现实教会我:读书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首先必须学会选择——选择那些能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
朱熹在《读书要诀》中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而莎士比亚也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感悟迥异。可见读书的真谛在于用心——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脉络,感受其情感起伏,让自己真正融入书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才能更深刻地汲取知识,更透彻地掌握精髓。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读书仅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读书绝非浅尝辄止,而要读懂、读通,做到学以致用,让书中的智慧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
所以,我想郑重地说:读书,其实并不简单。书籍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攀登、去探索、去发掘。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