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不仅点燃了全球的激情,更成为我们家庭关注的焦点。在这段难忘的奥运时光里,我化身小小摄影师,记录下家人观看比赛的种种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奥运家庭吧。
镜头一:外公——胆小型奥运迷
外公是个典型的奥运热心观众,却有着独特的”胆小型”观看方式。他每天坚持翻阅报纸、收听新闻,时刻关注着中国队的金牌数。但每当中国选手进入比赛关键时刻,他总会选择闭目养神或干脆换台。面对我的不解,他总是笑着解释:”这种场面不能看,看得人心惊胆战,心脏受不了!”可没过多久,他又忍不住凑过来偷瞄两眼,急切地问:”赢了吗?中国赢了吗?”这种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心理,正是外公对奥运的深情流露。年纪大了,或许已无法完全享受比赛的紧张刺激,但那份对祖国的牵挂从未改变。
镜头二:妈妈——选择性专注型观众
说起妈妈看比赛,堪称”不专一型”代表。虽然她自称热爱体育运动,但奥运期间只对中国队有把握拿金的比赛感兴趣。其他国家再精彩的比赛也难以吸引她的目光。当中国选手尚未登场时,她宁愿沉迷于电脑游戏或电影世界。但一旦中国选手亮相,我必须立刻变身”召唤师”,嗓子早已喊得沙哑。不过妈妈有个例外——她最爱跳马比赛,虽然会手舞足蹈,却保持着风度。最有趣的是一次男子跳马比赛,当比分紧咬时,日本选手准备落地之际,妈妈脱口而出:”没站稳就好了,没站稳就好了!”没想到选手真的踉跄前冲,妈妈得意大笑。我试图纠正她的奥运精神,她却理直气壮:”我这是爱国表现!谁叫我是个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者呢!”
镜头三:邓奶奶——坚持到底型铁粉
邓奶奶曾是体育领域的”门外汉”,连郎平是谁都说不清。但北京奥运会彻底改变了她,成为最热情的”坚持到底型”观众。与妈妈截然不同,她对所有奥运比赛都充满好奇。记得有天深夜,男排比赛正酣,妈妈早已劝我睡觉,唯有邓奶奶坚持守在电视机前,直到比赛结束才安心入睡。第二天,她兴奋地与我们分享比赛结果,那份热情令人动容。
镜头四:我——响亮型解说员
作为家人公认的”喇叭型”选手,只要有比赛,我家就会回荡着我的呐喊。记得女排对巴西的决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当比赛进入关键阶段,我忍不住高声喊道:”怎么啦,这边场地怎么没人接球呢!中国女排加油!”话音刚落,外公在里屋抗议,妈妈幸灾乐祸地偷笑,邓奶奶则迅速移到沙发另一端。我成了被孤立的小鸡,只能继续用我的声音为祖国加油。
家人众生相,各有特色,但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们共同见证北京奥运会的辉煌时刻,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这就是我的奥运家庭,一个充满爱与激情的温暖港湾。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zhutizuowen/4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