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吞声忍泪
发音(Pronunciation):tūn shēng rěn lè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忍受委屈,不敢发泄;咬紧牙关,不流泪。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受到委屈或不幸时,不敢表示出来,而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忍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不公平的待遇下,无法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委屈,只能默默忍受的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宋代时期,有一位名叫卢仝的文学家,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榜,备受打击。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忍受着失败的痛苦,继续努力学习。最终,他成功地通过了考试,并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坚持与忍耐,成为了人们用来形容忍受困境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吞声忍泪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吞声”和“忍泪”两个动作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对不公正对待时,他只能吞声忍泪。
2. 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选择了吞声忍泪,继续努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吞声忍泪与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忍耐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也可以将吞声忍泪与卢仝的故事联系起来,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吞声忍泪相关的成语,如“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在学校遭到了欺负,但我只能吞声忍泪,告诉老师。
2. 初中生(13-15岁):当我被老师批评时,我只能吞声忍泪,没有反驳。
3. 高中生(16-18岁):面对考试的挫折,我选择了吞声忍泪,继续努力学习。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oxue/chengyu/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