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精辟地阐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历经的三种境界。值此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重温央视人物纪录片,我深受启发,不禁以”人间诗话”为题,与王先生隔空唱和,探寻这跨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第一境界:正是橙黄橘绿时
王先生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喻指确立目标与方向的关键时刻。在信息爆炸、多元选择的今天,我们既需仰望星空,又须脚踏实地。面对”橙黄橘绿”的丰饶景象,诱惑无处不在——眼前的利益会迷离双眼,当下的安逸会消磨意志,耀眼的光环会扰乱心神。选择是事业的第一步,”10-10-10″法则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这个决定在10分钟后会带来什么即时反应?10个月后会产生怎样中期影响?10年后又将铸就怎样的长远价值?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抉择尤为艰难。钱伟长先生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位历史天才在”九一八事变”的惊雷中毅然转向物理,以科学救国的理想照亮了民族复兴之路。他的选择既源于内心的召唤,又承载着家国的重托。我们既要审视选择是否符合自我认知,让理想成为灵魂的灯塔;也要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使选择转化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第二境界:天工人巧日争新
王先生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了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不仅要追求已有成果,更要勇于创造未知价值。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摄影家定格时代瞬间,建筑家构筑理想空间,无不体现着创造的伟力。创造可以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是博采众长的开放包容,可以是抓住时机的深度突破。在创造之路上,我们需秉持独立思考的勇气——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前人,敢于质疑,勇于突破。伽利略以斜塔实验挑战地心说,聂利通过细致观察揭示蜜蜂发声真相,他们的创造不仅推动了科学进步,更彰显了求真精神。我国虽已建成制造大国,但创造大国的目标仍需我们奋力攀登。正如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造化,只要创造之火不熄,每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第三境界:风物长宜放远量
王先生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揭示了豁然开朗的顿悟时刻。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往往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与喜悦。但这绝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始终是激励前行的动力源泉,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正是为了实现永恒价值。我们应当以长远眼光规划选择,以持续行动创造未来,勇敢探索那些尚未抵达的境界。事业的延续需要人才传承,诸葛亮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但后继乏人最终导致蜀汉速亡的教训令人深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当不负韶华,追求全面成长。站在党团百年辉煌的历史坐标上,面对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我们既要有”无穷的远方”,也要有”无限的未来”的胸怀。
慎重选择、勇于创造、赓续未来,这三种境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选择与创造是飞向未来的双翼,而未来又为选择创造提供方向指引。事业如学问,皆无止境。当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必将在未来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