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回望历史理性发声》。 “六王毕,四海一”,传颂千年的《阿房宫赋》为我们勾勒出富丽堂皇的宫殿景象,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无限遐想。学至此文,我亦沉醉于想象,不禁感叹:巍峨阿房,终成焦土,实属遗憾。
在我看来,阿房宫的价值应当被传承。
首要值得传承的,便是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与如今留存的部分园林不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堪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宏伟建筑,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宫殿群,加之历史悠久,其地位更不可动摇。秦王当年倾注心血,汇聚天下能工巧匠,若能留存至今,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奇迹。如此的艺术瑰宝,即便诞生于秦朝的暴政之下,也只能感叹一句”罪在秦朝,功在千秋”。若阿房宫得以传承,将是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幸事。
或许有人会立刻反驳,指责”伤及百姓,滔天罪行”之类,且容我细细道来。
我认为,阿房宫本应被传承。项羽一把火烧毁那千里长宫,大火燃烧三天三夜不熄,表面上是惩罚赢秦,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然而,项羽此举过于鲁莽,只顾一时豪情壮志,却未考虑长远后果——火烧宫殿后,新皇登基便不再重建吗?工匠百姓的仇恨虽报了,却未得到任何补偿,连唯一的劳动成果也化为灰烬,百姓能不寒心吗?火烧阿房,体现的是项羽理想主义的性格,这也正是天下最终未选择他的原因。正如鲁迅所言”得了宅子,为了保存自己清白,放一把火来烧光的是混蛋”,真正有雄才大略的君王,应当具备将阿房宫传承下来,开创更辉煌时代的气魄。因此,阿房宫的悲剧性遗憾,恰恰毁在了”楚人一炬”的那一刻。
然而从客观事实上来看,阿房宫终究是无法被传承的。即便从楚人的火炬中幸存,后世仍会有无数场灾难威胁;即便没有那场大火,时光的侵蚀也会让它风华不再。或许正是这华美宫殿命中注定的一次劫难,才最终成就了艺术。如果阿房宫仍在,又怎会有《阿房宫赋》的千古传诵?正是隔着一段历史、一场大火,人们才能永远铭记它,它的身影正因为模糊,才有了诗人词人各色化的想象与创作。如此看来,拿不来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时光终将化所有遗憾为圆满,传承的终点实则是无法传承,只是心中总有一个”如果”,期盼阿房宫能够被传承罢了。
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zuowen/gaozhongzuowen/4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