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察部队近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诈骗与网络犯罪报告,其中特别揭示了涉及加密货币的新型诈骗趋势。数据显示,加密货币在所有骗案总损失中的占比已显著提升至17.9%,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获利渠道。这一数字反映出加密货币相关犯罪活动的严峻性,亟需社会各界提高警惕。
在所有加密货币骗案中,损失金额最高的三种币种依次为泰达币(Tether)、比特币和以太坊。据统计,这三种货币共造成了约9300万新加坡元的损失,其中泰达币的损失额高达4680万新加坡元,比特币损失约2000万新加坡元,以太坊损失约760万新加坡元。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主流加密货币依然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
从受害者年龄分布来看,30岁至49岁的群体成为加密货币诈骗的主要受害者。这一年龄段的民众往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加密货币投资的热门人群。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求职诈骗、投资诈骗以及冒充政府官员的骗局。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受害者是在诈骗分子的引导下开设了加密货币账户,而另一些受害者则因点击钓鱼链接或被骗泄露助记词,最终导致资产损失。
这一系列数据警示我们,加密货币领域的安全风险正在不断加剧。新加坡警方呼吁公众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更不要在不明链接的诱导下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新型加密货币诈骗行为,切实保护公民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