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姗姗来迟”成语造句

成语(Idiom):姗姗来迟

发音(Pronunciation):shān shān lái ch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某人行动缓慢,来得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姗姗来迟形容某人的行动缓慢,迟迟不到。多用来形容某人迟到或行动不够迅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迟到或行动缓慢的情况,例如在约会、会议或其他需要准时到达的场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论语·子罕》中有“姗姗者,悄悄者,噤噤者,喁喁者。”的记载,表示人们的行动慢慢的、静静的、不声不响的样子。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某人行动缓慢,来得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姗姗来迟是一个由两个叠字构成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某人的行动迟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姗姗来迟,让大家等了很久。

2. 昨天的会议,经理姗姗来迟,浪费了很多时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姗姗来迟”与某个迟到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迟迟不到达目的地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时间、行动相关的成语,如“迟到”,“快马加鞭”等,进一步丰富对于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今天早上,我姐姐姗姗来迟,所以我一个人去上学了。

2. 初中生(12-15岁):他姗姗来迟,错过了老师的重要提醒。

3. 高中生(15-18岁):考试当天,有同学姗姗来迟,错过了考试的开始时间。

4. 大学生(18-22岁):昨晚开的班会,有同学姗姗来迟,导致会议延误了很久。

文章网址:https://www.gushiio.com/guoxue/chengyu/1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