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orgiven 原文链接:https://x.com/forgivenever/status/1976920922709021010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读者可通过原文链接获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对转载形式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作者要求进行修改。转载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鼓狮快讯观点与立场。
10月11日,加密市场遭遇了一场剧烈的暴跌,其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击。有分析人士推测,此次攻击的目标直指币安(Binance)及其主要做市商,而攻击的突破口则在于币安统一账户合约保证金机制的设计缺陷。
币安的保证金系统不仅支持传统的U本位和币本位保证金,还创新性地引入了POS衍生物和理财型稳定币作为统一保证金的选项。然而,这次攻击最为严重的三个保证金标的——USDE、WBETH和BN SOL——却暴露了重大隐患。这三个标的作为统一账户的保证金时,其清算价格并非基于刚性锚定,而是采用币安自身的现货盘口价格。相比之下,同样作为统一保证金的BFUSD则采用了刚性锚定机制,且链上Aave对USDE的预言机价格也固定在1:1,却并未引发大规模清算。
在大饼和山寨币普遍下跌的市场环境下,合约交易者本就面临亏损风险。而币本位保证金在币价下跌的基础上,又遭遇了本币大幅脱锚的困境:USDE最低跌至0.65,WBETH最低跌至0.2,BN SOL最低跌至0.13。即使是对冲组合,也因保证金大幅缩水而难以维持头寸,进而引发了币安大部分合约仓位和这三个标的的连环踩踏平仓。
除了普通合约交易者,使用这三个标的作为保证金的做市商也遭受重创,被迫平仓所有仓位并对保证金进行清算。更令人担忧的是,USDE的暴跌还伴随着币安推出的12%理财活动,许多稳定币大户利用币安借贷产品进行USDE的循环贷,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市场的反应不容忽视:币安上USDE的现货价格最低点远低于其他CEX交易所(普遍在0.9以上),而USDE的链上赎回也保持正常。类似地,币安上部分山寨币的低点也显著低于其他交易所的价格,这或许与某主要做市商被迫平仓有关,具体情况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消息。
据观察,USDE、WBETH和BN SOL在币安现货市场的24小时交易额约为35-40亿美元,粗略估计盈亏换手在5-10亿美元。若币安进行全额赔付,损失规模或将与此相当。
此次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合约保证金标的选择和清算喂价机制。金融产品的创新固然重要,但交易所的风险控制仍需加强。
此外,攻击的时间点选择也颇具玄机,恰逢币安调整预言机价格公告发布之后、实际调整发生之前(公告发布于10月6日,实际调整于14日)。尽管币安的风控系统已有所警觉,但仍未能及时捕捉到攻击者的时间窗口。
最后,关于清算喂价的设计也值得深入探讨。公链POS机制的Native特性决定了清算喂价应具备硬性底线,而非简单的现货盘口价格。作为交易所内部的保证金交易,交易所自身的跑路风险已内含其中。至于USDE是否应维持1:1刚性兑价,则需谨慎考量——Luna UST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当时币安在0.7价格大量防守UST,却承受了巨额亏损。若必须将USDE作为合约统一账户的保证金,或许应根据市场流动性弹性约束保证金支持的最大头寸规模,这才是更合理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