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邀请了Perena创始人Anna Yuan,深入探讨她对稳定币市场的独到见解,特别聚焦于USDC和Tether在支付与理财领域的应用及市场竞争格局。Anna Yuan曾担任Solana基金会稳定币负责人,Perena已获得Yzi Labs、Maelstrom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她详细剖析了不同公链(如Solana)在稳定币生态中的优势与挑战,并强调稳定币的价值不仅限于支付,更能通过理财和资产配置为用户创造多元价值。此外,Anna还分享了Perena在稳定币流动性、收益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以及行业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音频转录由GPT完成,可能存在误差。请在小宇宙、YouTube等平台收听完整播客,作者观点不代表鼓狮快讯立场,请读者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8c6710e2c82c9dcca4437bf
YouTube:https://youtu.be/kMUm8Xz78mU
### 稳定币市场认知差异:支付与理财赛道的分化
Shang: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鼓狮快讯播客,久违了,我是Shang。今天邀请的嘉宾非常特别,她是Perena的创始人,也是Solana基金会的稳定币负责人Anna。期待她能带来稳定币领域的第一手观察。Anna,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Anna:大家好,我是Anna,Perena的创始人,过去三年我专注于研究稳定币。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
Shang:我认为这波牛市与稳定币密切相关,特别是USDC的IPO可能是最大推手。USDC上市时,圈内分析师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定价过高,没想到不仅超募数倍,股价还从80美元涨到260美元,两周内涨幅超过3倍。圈内普遍认为USDC作为稳定币,在真实世界应用中并无爆发式变化,其币圈统治力也不足以支撑华尔街的追捧。那么,稳定币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否被低估?还是我们存在过度乐观的解读,甚至泡沫化?链上大部分稳定币用于理财、借贷和交易,而非外界眼中的日常支付。你怎么看圈内与圈外对稳定币的认知差异?
Anna:关于Circle IPO的价格差异,我最初和圈内许多人一样不看好,因为稳定币从美元服务产品迅速转变为资管公司模式,转变速度过快。Circle早期的分润合同与现在已大不相同。我不认为Circle有长期流动性粘性,商业模式可能难以持久。但我也意识到可能存在误区。Circle是华尔街眼中的高潜力项目,像Tesla或AI项目一样,基本面并非关键,但Circle是北美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此外,Circle是支付公司、出入金公司和稳定币公司的结合体,拥有CCTP、Payments Kit、API等产品,虽然部分已下架,但体现了产品多样性。在合规方面,Agora等合规项目尚未快速落地时,Circle可能是唯一可投的选择,这就是其暴涨的原因。
关于认知差异,我认为未来稳定币行业将分化为两大方向。创业初期,Perena主要解决流动性问题,当时的新稳定币甚至合规稳定币在不同国家和领域发行,缺乏互通性。这些稳定币更多面向圈外用户,尤其在支付领域,用户只关心美元转移,不关注收益。因此,跨链或跨稳定币流动性至关重要。当前市场趋势是链上稳定币分化:支付领域将继续发展,Stripe、Circle等L1项目将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从10%降至3%将带来巨大利润。而圈内用户更追求收益,Ethena、Maple、Serum、USDC等稳定币更像是合成美元或可组合货币,作为理财产品存在。行业将分化为支付和资产管理两条路径。
Shang:你觉得支付和资管哪个发展潜力更大?你更看好哪个?
Anna:我押注理财领域,因为支付行业面临长期利润压缩。虽然过去支付费用较高,但在北美、美加、东南亚等高效通道,费用已极低。稳定币的出现将加速这一进程,就像互联网改变电信行业一样。支付行业的改变可能需要15-20年,涉及托管支付、复杂支付等场景,机会巨大。
### 稳定币应用的市场接受度与adoption过程
Shang:你提到一个惊人数字:10-15年才能实现币圈三轮、四轮牛市。为什么需要这么久?U卡、Plusma等支付应用已出现多年,但广泛使用仍需时日?
Anna:国内微信、支付宝也用了3-5年。传统行业如基金赎回等支付场景转变更慢。最初应用会出现在跨境支付等场景,如拉菲支付手续费10%以上,若能降至10%以下,企业肯定会考虑。但发展中国家或已有完善支付系统的国家接受门槛更高,需要时间建立信任。传统金融科技(Fintech)朋友反馈,客户使用稳定币是因为传统方式不可行,或风险认知不同。Uber等公司虽探索稳定币,但风险评估方式不同,不会轻易尝试新系统。PayPal稳定币案例就说明了问题。
### Shang:PayPal稳定币失败案例分析
Shang:PayPal发行稳定币,你觉得成功吗?
Anna:非常失败。PayPal领导层动荡,内部操作不当。他们若成功,本可挑战Circle,但选择了不利协议,且激励方式过于传统。Web3世界用户转移容易,PayPal的Web2思维导致激励效果不佳。USDG的教训是:不直接给激励,而是间接绑定用户。PayPal推了很多东西,却没推对,非常可惜。
### Solana稳定币赛道的竞争力分析
Shang:聊聊Solana,你们专注理财,可以聚焦不同公链。Tom Lee说Solana是稳定币的“ChatGPT时刻”,TVL集中在以太坊链上。你觉得Solana有何差异化竞争力?
Anna:Tom Lee的叙事能力很强。以太坊并非稳定币链,而是资产存放地。Solana作为支付平台,与以太坊相当,但华尔街更信任以太坊的“西方”属性。Solana生态需完善,目前先聊理财和资产上链。Solana优势在于团队追求效率,能借鉴以太坊经验,如Sky和Maker的错误。USDE和USDT的案例也值得学习。Solana价格回升与稳定币相关,矿工、开发者、资本吸引力都受影响。未来机构资本将涌入,若能在Solana上实现SOL资产配置转向稳定币理财,发展空间巨大。例如,通过中性套利操作,吸引大量资金。Solana增长速度可能不及以太坊,但作为“后来者”,仍有机会。
Shang:Solana产品除了高性能和UI,用户资产流转和交互如何?
Anna:Solana未来重点在于可组合性玩法,如Ethena。新产品如Hylo值得期待,更多组合型产品将推出。最终用户体验将优于其他平台。
### 如何通过Solana生态打破传统支付行业壁垒
Shang:以太坊从未宕机,华尔街会特别在乎吗?
Anna:以太坊很强,但传统金融可接受十年一次的宕机。Solana作为成长型生态,初期错误可被接受。
Shang:Solana关注亚洲市场,与招银合作推出市场基金,有意突破亚洲市场?
Anna:亚洲市场占比重,用户ARPU和资本能力强。亚洲市场更发达,金融认知度高,高净值客户会分散资产配置。香港法规严格,团队可能选择在其他国家注册服务香港客户。未来用户会拒绝过度KYC,比特币已改变人们对钱的认知。作为发行商,过度监管最终会导致用户流失。
### 稳定币市场格局与未来发展方向
Shang:USDT和USDC占据双寡头格局,未来稳定币数量会减少还是增多?
Anna:数量会增多,量化和高频交易团队将进入。他们可通过手段提升流动性,例如,让USDE与USDT、USDC互通,用户可在USDE中理财,支付时转换,长期对Tether和Circle不利。但目前用户行为尚未达到这种程度。
### 稳定币理财与支付市场的流动性与风险管理
Shang:交易团队将带来更高收益率,若包装成稳定币,可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Anna:这只是层面之一。未来将发展成量化体系,通过精细化计算优化AUM。流动性比TVL更重要,应用AUM衡量。每个环节可给激励,但需精确计算ROI。未来将更系统化,不会再重蹈PYUSD覆辙。
### Perena的产品创新与未来规划
Shang:Perena有哪些创新?上次融资后一直在打磨产品?
Anna:过去8个月团队经历了挑战,主要两点:USD*需成为链上流动性储蓄账户,必须提供高收益。链上用户不接受低于1%的APY,未来收益将提升。Vault是链上收益与理财结合的尝试,风险管理严格,不接入高风险产品。Perena将发展成类似Stable Bank的理念,稳定币是未来银行,功能包括存款、理财、支付,未来将涉及贷款和链上信用。目前专注理财赛道,下月将带来新产品体验。
### 稳定币的理财产品与链上收益探讨
Shang:你关注哪些未发币项目?
Anna:Hylo是结合Lever SOL和稳定币的DeFi项目,优化了华尔街DeFi的链上版本。Loopscale团队强,借贷领域创新突出,曾追回黑客攻击损失。Exponent团队有潜力,新版即将推出。Backpack团队执行力强,若成为Solana主要CEX,将是FTX的“重启版”。
Shang:感谢分享,对稳定币和未发币项目有了更多了解。
Anna:谢谢Shang,感谢各位。